佛弟子文库

父母恩难报,要尽心竭力孝顺父母

2013/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父母恩难报,要尽心竭力孝顺父母

有个别同修,认为“一个人若不报父母恩,是没有恶报”,这种说法是一种明显的邪见,违背世尊的教理,违背因果缘起的法则。

一个人如果不报父母恩,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客观条件无法报恩,虽然想报答,但是自己无法去做到,这种不会构成多大的罪过,比如有的人精神失常、或者是弱智或者身体有缺陷,这种人客观上无法去很好的报答父母,这种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种是一个人是正常人,能够有条件报恩的,但是却不报答父母恩,这种有大恶报,是地狱种,如果自己还是一个学佛人,都不知道报父母恩,这种更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佛经中处处都在说,为人一定要尽心竭力报答父母恩,乃至出家人,都要供养父母,如果不供养,都要得大罪。可见因果的严厉!

有二邪行。如似拍毱。速堕地狱。云何为二。一者不供养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诸不善。——《杂宝藏经》

于己父母弃背恩养,于他女人尊重承事,种种供给无疲厌心,即是成就地狱之本。——《大宝积经》

不知恩者,现世恶名流布于外,复为智者之所呵责,将来之世,多受恶报。知恩之人,二世安隐。非施因缘,而得自在。不修多闻,具大智慧。虽无水浴,清净无垢。离诸香熏,得无上香。离诸璎珞,得真庄严。远离所依,而得自护。虽无刀杖,人无侵者。汝当知之,知恩之人,所得功德,说不可尽。不知恩者,所得过患,亦复无量。——《菩萨本缘经》

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难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五分律》

学佛人必须要懂得知恩报恩,小乘法中都讲孝道,何况修大乘法的修行人,知恩报恩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和精髓,这是大乘教义之本质,不懂得报恩之人在大乘中属于大乘法罪人,在密宗里面菩提心修法的七重因果中,以念报父母之恩为首为根本。

我们不要去看父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不要去观父母的过失,就凭父母把你生下来,这个恩就已经很难报答,有的人认为是我自己有得人身的业力,与父母无关,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断灭论邪见,任何的因果现象,都是缘起的法则,没有父母这个缘起,哪里能够得到人身,正因为人身难得,所以就凭借父母把自己生下来,这个恩德就已经很大,这个恩德是客观的,并非我们凭空想象是有恩德的,所以即便父母不对、父母有过失,但是如果稍微的不孝违逆父母,都会得到很重的恶报,这就是因为在缘起法则上,父母对自己有极重的恩德,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严厉的因果现象,这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法则。

父母恩重难报,为人要尽心竭力的孝顺供养父母,希望大家一定要依止世尊的教导,不要自我想当然去感觉、去认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

猴王救母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佛教以孝为本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了幻法师:如何预防与戒除手淫的方法

问: 我从去年开始接触佛教,但我一直有一个恶习,就...

信愿法师《生死之解脱》

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佛教词典】岳林寺

位于浙江奉化县。又作岳林寺。聪禅师开创于南朝梁大同...

【佛教词典】耳

【耳】 p0634   瑜伽一卷七页云:耳、谓四大种所造,...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

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

谁是世第一

两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引来好奇的人们上前...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