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净界法师  2024/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前面的两段是阿难尊者出家生涯的一个回顾,这一段是阿难尊者他正式来启请佛陀开显众生本具的所谓的寂常心性。他说:世尊啊,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这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第一个,我执引生的烦恼障;第二个,法执产生的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观照我们的寂常心性,那个寂静的、常住的、从来就没有生灭相的这一念心性。所以希望如来能够依止大悲心来开示我们在身心变化当中那个不生不灭的寂常心性,开启我这个智慧的道眼。

这个地方有一个道理很重要——我们一个人之所以有障碍,是因为不知道寂常心性,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我们这样讲好了,一个房间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它没有光明。你要有光明,它自然就不会黑。你不用怕黑暗,重点是你把光明点起来。意思是说,我们过去都是心随妄转,都是很多的妄想。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破妄是不够的。

比如说,现在你的心跟人事接触,产生了烦恼。于是观想:哦,这个烦恼你从什么地方来?没有一个来的地方!好,觅之了不可得!又起一个烦恼你又观察它,觅之了不可得……这样,你每一次都要对治烦恼。换句话说,我们变得很被动:烦恼来了,就把它消灭;烦恼来了,就把它消灭。我们没办法让烦恼根本不起来。

如果你家里面没有主人,盗贼就一直一直出现。因此,假设我们只是停留在破妄,那么烦恼将会不断地出现,你就疲于奔命,经常要观察:觅心了不可得、觅心了不可得……,相当地被动。所以,今天我们知道破妄,我们有这样的方法,但是我们最重要是要显真。

我们身体有很多病痛,我们不能只治病,你要把你的体质、身体的免疫功能建立起来,它自然就不生病。所以,这个地方倒是透露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就是我们之所以有烦恼缠绕,是因为我们没有“回家”,没有回到我们的寂常心性。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为什么一直生病?因为我们心中没有强烈的抵抗力。不能只是治病而已。这里等于是阿难尊者正式地启请,希望佛陀在破妄以后,能够继续地显真,这是请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

【推荐】闭关十天念百万佛号的真实体验

净宗祖庭东林寺举行的10天闭关念佛活动真是太殊胜了,...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佛教词典】上根

(术语)言眼等诸根之上利者。涅槃经十四曰:为上根人...

【佛教词典】一乘满教

乃新罗元晓所立四教之一。元晓将如来之一代时教判为四...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推荐】教化猎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了一个他过去生转世为六牙白象...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