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摩大师:息诤论

2024/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至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凡俗难明;进证得知,文辞未辨。且三乘而演畅,权弘迷徒。趣理寻思,未即于中觅道。小儿无识,可使杨叶为金。智者明然,明知不实。于是息诸诤论,寂默义论不申。假使语尽其源,亦未能至矣。

故道真如难辩,不在强文之中;纵令义有多端,不表幽玄之意。但经文具载,得意忘言。言若是真,宁容止息?只因众生不会,乖理求言,一向贪逐文辞而不趣向其意。真如佛性,具在身中。不自内思,披文外觅。假使多读不会,只是鹦鹉学言,终无了悟之情,岂免[老*鸟]鸱所食。如来设教,只为大慈。虽演三乘,义归于一。慈悲愍念,故述多方。引接迷徒,望同证理。

可叹今时学者,一向述言。虽复讲解千章,验行全无一备。口谈药方虽切,终不病除。对乏论浆,那能止渴?说食百味,不那饥苦仍存。岂容语义之中,能居圣体?是以言中无道,道亦无言。言语之由,乃与为凡标述,权寻圣迹,非是口谈,证悟道源,都无演说。凡夫未会,虽复要藉言词,只为不悟,言中展转,迷轮相惑。必欲存心慕道,须学少用易明。不假多知,劳而无用。若也广求成道,善星只可玄登,所以多求,返生堕落;但看周利,触事无堪,箕帚存心,由登罗汉。据斯道理,何假多求?事藉专精,心居在定。菩提之路,不近不遥。转即内求,不劳外觅。若人内觅,是则不遥;若也外求,将知不近。但使世人不信,愿检后辞。理不可违,那能谬说。

余今略承斯证,愿粗恩君。必不此言,方知大悟善事。非独闻为好,亦望普使闻知。愿此含生,俱成佛道。所说引证者,礼拜之中,劝人自归依佛,僧、法亦然。一体三宝在身,何劳远涉。今因此证,将作佛道不遥;更欲远求,不及回心向己。故言:“凭贤不能自圣,触食不济己饥。”凡则自凡,圣归他圣。学人虽藉明师相训,还须以己精专。若也骄慢不勤,师亦未能辄度。

盖闻道在不远,解不外凭。触食尚不济饥,凭贤那能圣己?但知如此,即须自制其身。师者只是良医,有疾药须自服。夫大道幽寞,不可枷杖协成。乃从欢喜之生,不从忧戚之起。既知如此,何故不勤?矿虽有金,非炉不出。是以君子得意,尽夜苦己自求;无识小儿,始乃凭他度己。若也背身求佛,徒费功程。如舍日月而求明,背灯光而觅晓。只可明从日起,日是明根。只是日乃生明,未见别有明能生日。千章万句,并是心为。心是万法之尊,岂可弃之外涉。

诸法因身而立,将知身是法根。若也无身,法无存立。行者但知身为法主,法则是僧。僧法既是一身,佛亦将知不别。佛法僧宝,本是一端。迷者不知,将为别体。为此劝人求己,不外缘尘。君子自励成人,小儿凭他败己。前贤后圣,并自求心。况乃今人,而不向己。法若内无外有,学亦制不关人。纵使内外俱含,亦须回心返照。若能返照,必达其源,事成不久。

夫道体之本,以己为源;万行缘由,不离一心为主。只为人多不信,一执坚牢,一向贪著,外求总总,不及向己。波波辛苦,转益迷昏。学问虽多,终无所由。只如无财话宝,岂得资身?纵使论言,何曾遗己?但自心迷广说,只是论高。假使广说心迷,终如话宝。窃以经云:“具说多闻,状似贫人,昔夜数计他珍,终无半钱入己。”如人见他造业,即须克己修营。岂得委彼自赊,而望福报。事无斯理,浪受贫穷。唯须一一自专,论他无益。虚谈圣迹,广说无为,说者只叹彼前贤,何关身己?尔乃自嗟迷久,识了不周,每将语义为原,不自穷研身己,一向论诤道理,执相逞才,说是道非,不觉随声忿怒。口虽说言无我,不觉随语我生。

纵道无瞋,不妨因兹即发。凡是论诤,特有人我,非我不诤。未审余人,仆情如此。是以学人但能息诤,定得理长,识诤知非,将知不谬。真如渺寞,岂在诤论之中?佛性冲虚,那关有无之境?但自迷徒扰扰,不悟法性虚通。计著有无,凡情竞起。遂即高声执义,诤斗纷纭。称意必忻,违情克怒。口云将身慕道,专事人我不休。是以学者虽多,成无一二。呜呼长叹,实是昏迷。可不久滞无明,尔乃恒诤胜负!但欲学贵己,先自取弱卑身。不得以己迷成远,即轻于后学。学无前后,达者为先。有识之徒,俱含佛性。只是未逢师匠,溢溺凡愚;一遇明师,还沾圣位。

将知如此,不可以色观人。道德在心,谁能辄识。孔丘虽圣,犹自恶见后生。况此凡流,能轻初学?夫立身之本,但以普敬、认恶为源。万善之中,莫过慈愍。欲求无失,事藉治心。在世生平,必须思虑。千殃之祸,不入慎门。百事不祥,无能逼善。思寻此事,实用非虚。上古已来,焉知不尔。

又处俗愿莫诤。有义欲申,善须和睦,不得辄生忿怒。纵逸喧情,非直损人,亦能伤己。向来此语多喜不适彼情,若有慈心,莫将为咎。计君道理,不藉此言。望使善事共弘,恶事同舍。

非直才能故骋,且如萤虫助日。即不加光,但尽赤心,述斯拙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心律法师:禅茶与养生

佛教养生与饮茶有很深的渊源。禅茶的兴起和佛教弟子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

禅堂法器与规矩详解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禅堂有四大法器:钟板、香板、散香...

【推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什么是禅七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

【佛学漫画】入门不是家

佛门中还有一个名词叫作标月指,也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 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佛教词典】舍受

【舍受】 三受之一。三受,即内六根触对外六境,所领纳...

【佛教词典】数

数者,谓于诸行一一差别,假立为数,一一差别者于一无...

吃素所创造的数字奇迹

1、一个素食者至少拯救3只羊、11头牛、43头猪、1,10...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推荐】怎么理解「业力先牵」与「十念往生」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要远离这五种相,才是「无分别智」

丁二、广释 分六:戊一、释名无分别智;戊二、释成立相...

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