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宏海法师  2024/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八施德不求望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这就是“十大碍行”,名“十不求行”。

我们光这个“身不求无病”来说,在修行的路上首先不要说,我的身体绝对不会出现状况,只要色身有病,四大不调,那就说明过去的恶业在发挥,这时当作还债、消业想,消完了就还完了。当然我们不愿意有病,但是在这个世间,它就有生、老、病、死的“病”这个根本烦恼。你既然有病这个烦恼在,如果先前就知道,一定有可能会生病,来了病我有知见说,我就消业,还宿世恶业之债,杀业之债,我只要生一天病,好像是痛苦一天。那么痛苦一天,正好我就偿还一天,松快儿一天,减轻一天。一样的身,两样的情,这就是“一念身不求无病”。

“二处世不求无难”,大家知道人在世间都是在爱欲之中,我们所有的关系真的就是以欠和还这两个字来维系的。我以前常说,天地这么大,众生这么广,都是狭路相逢,不是欠就是还。既然曾经毫不客气的欠,那就必须心甘情愿的还。“无难”,但凡碰到难处了,都是冤亲债主相遇了,要还呀!

“三究心不求无障”,不管学世间的学问,还是出世间的修心证果、断烦恼,你是不可能没有障碍的呀!没有障碍你怎么去跨越障碍呢?以前佛源老和尚在的那会儿,记得常去他那里请法,一块的师兄弟三四个。有一个法师就说:“哎呀,老和尚,我有业障,我有烦恼,求老和尚加持呀!”老和尚就回答:“烦恼,没有烦恼你怎么活呀?”你看,老和尚一给你反转说,没有烦恼你怎么活,什么意思?烦恼即菩提呀,知道有烦恼才知道有解脱,没有烦恼你就不知道要解脱。所以说到底是碍呢?还是助呢?

所以,“四立行不求无魔”,我们起步修行的时候,不求没有魔来磨你。这种魔要么是外在的魔境,财色名食睡。要么是自心的心魔,分几种,有的是信心退了,突然间贪婪世间的五欲六尘,修行修不下去;第二个就是对三宝失去信心,越看都是过失、不对、烦恼;第三个又觉得世间陋劣,整个染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他接受不了,一下子就跟这个修行上有洁癖似的,马上就想死,要求生净土;这些等等都属于魔,有轻微的有严重的。

当然最麻烦的是什么呢?有些在心地上用功的,一下子不小心走错了,住到某一个不该住的境中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怪事。要么是念念有词,好像在到处请法一样,殊不知已经陷入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窠臼中了。要么就是到处去宣讲自己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某一种法,等等这些花样百出,各式各样。所以“立行不求无魔”,为什么呢?我们常说“不疯魔不成活”,你还是得炼呀!

以前印光法师说,一个人的心性福德够的话,不着这些东西,魔来了也不执著,知道随它去,不会上它的当,那么等于说魔来了也被你修成佛了。就算你修的境界很好,但得少为足,天天感觉不错就想显摆,又以为自己是最高人,那么就等于说佛来了,也被你修成魔了。魔、佛还是一念间,所以有魔才有佛。我们修行路上不可能没有魔气的,这是从世间助道的身心和出世间的修行上来讲。

第五个,“谋事不求易成”,这世出世间都一样的。不管做什么事得艰辛跋涉,不可能即刻马上圆满成就,如果说马上圆满成就,一定是一个陷阱。所以说“谋事不求易成”,没有那么简单的呀。众生的共业、别业、知见,种种的这种你来我往,它不是那么容易协调的。我们的修行团队,共同学修的一个小组,一个地点等等这些,有时候很难一下成就。

一个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具足,第二个就是因缘没拧住,第三个就是很多违缘,这都是不那么容易求成就的。特别是修行建一个道场,组一个大的团队呀,等等这些,同步去共修,这里面会有很多的违缘。都是慢慢磨的,把违缘给消了以后,每个人都是一个违缘。

你看,有的在团队中突然就掉链子,突然就生烦恼,这都没有好坏,就是控制不住的这个业力。所以说什么东西都是慢慢磨合才成就的,好事多磨。不是我想一下马上要现行,然后就依照自己的想法顺理成章的进行,不可能。有时候特别是修行人,总是非常天真的觉得只要有宗教激情就够了,不是那么回事。

第六个,“交情不求益我”。你跟人家打交道,不管是世间人情,还是同修的法情,都不要首先想着“益我”,这里“益我”就是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都是有一种相互利用,利益交换的心,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这是凡夫的下意识心。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来讲,最充斥着每个人身心的一种常态心情。

所以“交情不求益我”,我们现在跟人交往,包括佛门里面的同修道友,乃至师兄弟,都有这个弊病。就是想搞些一些人情世故,一块做点事,捞点世间的利益。我告诉诸位,太大错特错了,本来大家结的都是清净的法缘,那么你在这个法缘的人脉、人群堆里想搞些世间利益,那是八九不离十的成就不了,最后弄得不欢而散,是是非非的。所以,“交情不求益我”,如果你真的是发心为别人付出,最后就能舍得话,那你可以。否则的话,是会有障碍的。

再一个,“于人不求顺适”。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可能事事都顺着我,有时候最后成就的人,都是以自己随顺别人居多。自己彻底随顺别人,没有一丝一毫自我主义中心思想的这个人呢,成就的快,所以说“于人不求顺适”。当然不是说在口头上唱高调,“于人不求顺适”,我这是为大伙。

一定要微细的思察内心的心迹,观察一下最后真正的世间利益上面,你有没有居心叵测,有一些深度的阴谋,等等这些,是不是最后你是最大的赢家,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世间没有人是傻子,所以说“于人不求顺适”呢,但凡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特别是要把内心深处无时不想要的那种利益,不要太放在心上,乃至能够完全把它放开。这样的话很可能更加的才能达到真正的“于人不求顺适”。

“施德不求望报”,就是在帮忙成就别人的时候不求回报,这我们都知道,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嘛!

第九是“见利不求沾分”,看到这其中有好处,赶紧退开,巴不得好处都给别人了,我自己一点都不要。因为你一旦有这个心的话,这个东西是人人都管不住的。

最后一个总结点,“十被抑不求申明”,被人诬陷了,受了冤枉了,一句话都不说。上次给大家讲过,蕅益大师发愿,哪怕被人欺死,给说死等等,他绝不会开口辩一句的。遇事以不辩为究竟,我就不求申明,不去表达自己是被冤枉了,你们说错了,我的发心是怎样的,我要表白一下我的内心深处,不要去说这些,让人家爱怎样怎样吧。

这样的话才叫“十种大碍之行”。为什么叫十种大碍呢?按照通常来讲这是障碍,可是正因为在这个障碍之中,我们才能够上好的修行。所以,“此十种大碍之行摄一切诸碍”,修行上的所有违缘都在这其中了,都已经说到位了,不离开这十种情形。

这是我们从蕅益大师《十大碍行》的跋文里边,引申出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里面的所谓“十不求行”。其实祖师们说的是非常到位,一目了然的。给大家列出来,就这么贯一遍,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有这样的情形出现的时候,想想这些话,闻一闻,思一思,然后再继续修。自然而然好的风景,就在翻过这个山头以后。不要为此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那就真的是成了碍了,生了大障碍。

生活中每个人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形的。那么在遇到这种碍的时候,希望我们把它转成无碍,转成助道因缘。而不是以此碍生更大的碍,或者为了追求无碍,反而成了大碍。希望大家各自领会,各自学习,各自从生活中对照,然后再依此而发身心的正知正见和修行中的正念正行。这是很大的善知识,讲这个可以当善知识的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

给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几次,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 蝙蝠是...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佛教词典】戒之三喻

子题:道品楼观以戒为柱、戒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戒...

【佛教词典】随说因

【随说因】 为十因之一。《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谓于...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锡箔纸钱等

原文: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他们说那里「风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对僧人说: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