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宏海法师  2024/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比如说善知识的“五德”,我们可以这样去观察。他的德行里面占了这几样,比如说“证德”,证德就是说圣人僧,有可能是一地的菩萨或者大阿罗汉,甚至我们说开悟的善知识,开了圆解的善知识,这已经就是在末法时期,真的也可以说是证德的功德。就是证实相,戒定慧具足,这样的一种已经入圣位的。那么,有可能你的因缘好,能遇上,或许又认不出来。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呢,就是“教德”了,对三藏经律论的教法呀,属于比较精通,或者退一步,我们现在的中国的佛教这些大乘佛法,八大宗派里面,哪怕说有一个宗派他比较了解,再还有一些实践,这也算是教德了。甚至比如说净土法门,他把三部净土的根本经典了如指掌,你在净土的问题上遇到什么,他都能给你一一解答,这也算是教德。这是一个,教德的功德。

再一个,就是说“悲德”,他的慈悲心。比如说他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总得占到一样吧。悲,慈悲心具足。

再一个就是“巧为说”,善巧说法,能够应你的根机,善说法要,提携你的知见,开发你的心智。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都可以算善知识“五德”。还有一个“达实性”。

但是诸位,也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现在亲近这些善知识,如果能亲近有全德的固然好,能够有半德的也算好了,也算不错了。哪怕能够有少德的,在末法时期还算福报,好因缘。而且,在论典里讲到,就是这五种德呀,能占到八分之一这么个量,你就完全可以作为善知识去亲近。是这样子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呢,我们只要看看他的德。而且说实在的,在这个时代呀,没有缺点的人是找不着了。诸位同修,特别是想依止善知识的三宝弟子,千万不要打这个妄想,可以说是。就是佛菩萨来示现,他也只能示现,为什么叫“扶惑润生”吗?一定要有毛病才能在这儿待得住呀。我们只能够观他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了。这不是敷衍话,也不是一种诱导,是真的需要这样,你才能亲近到圣人。

其实说,实际上具德的法师也很多,具德的道场也很多,为什么偏偏我们遇不到,这个跟自己的业力难道没有关系吗?也要生惭愧忏悔心呀,它是对等的呀。我们过去修的清净的恭敬心的功德,皈依依止心的深度,就导致我们这一生遇到的因缘。你是遇到一个有修有证的老和尚,遇到一个善说法要的善知识,还是遇到一个,也有忽悠骗的。这也跟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是息息相关的,它是匹配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就这么一个功德,百千万劫不堕三途

在《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上,佛又说了这么一段话。佛言...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六字洪名的实相之道,一刻也不要离开

阿弥陀佛彻证法界实相理体,同时又把他无央数劫的积功...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以善心对人,马上有善报

我以善心来对你,虽然我无求于你,但当我以善良的心来...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

【佛教词典】长者布金

(故事)须达长者。以金布地买祇陀之园林,以建祇园精...

【佛教词典】舍六尘

前言六尘,兹明须舍。即谓欲净六根者,宜不着于六尘。...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

「淫」是男女间彼此欢喜,怎么会有冤呢

冤业有三:如云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递相吞...

四种可代茶饮的中药

熬中药喝都觉得苦,有时候调理身体却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我们可以活得很快乐,只是我们不肯

佛的法身从哪里来?要修慈悲;慈就是予乐,【悲】就是...

到底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到呢

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 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

诵经的六个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推荐】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