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大安法师  2019/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苦难众生的心为心。我们每个念头里面都具有阿弥陀佛的法身功德,这就是“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法身可以衍生报身,报身可以衍生应化身,三身不一不异。当我们念想阿弥陀佛时,他的法、报、化三身的功德就全都到我们的身心里面来了,阿弥陀佛就是这样整日伴随着我们。而我们是“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却不自知啊!

正因为佛在每一位众生的内心深处,所以当我们做坏事的时候,阿弥陀佛会警告我们不要去做,即便我们习气很重还要做,佛的力量也会让我们生起惭愧心,来减缓这种造恶的强度;而当我们行善的时候,佛的力量会鼓舞着我们去做善事,让我们生起欢喜心,来增加善法的力度。这些都是“佛性”在起作用。

但往往这种“佛性”——阿弥陀佛法身的功德,被我们散乱、狂妄的心掩盖得太深重了,就像太阳被厚重的乌云遮蔽,以致透不出光亮来,所以就必须要观佛、念佛。

通过执持名号、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把阿弥陀佛在我们念头里面的功德显发出来。如果我们发心念几个小时佛,或者十天闭关念佛,大家都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惭愧心与感恩心会出来,自省能力也会增强,乃至于弥陀的法身功德,治疗身心疾病阿伽陀药的功能自然会显发出来。

为什么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呢?因为佛就在我们的念头深处,虽然我们凡夫是以生灭的心在想佛、忆佛,但佛不变的功德还是会加持到我们,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凡夫的念头都是心猿意马的,是必然要攀缘五欲六尘之无明的。攀缘五欲六尘就是无明熏真如,我们的心就会越熏越黑,越熏越狭劣。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攀缘的目标,既然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果地上所有庄严的成就,我们就以佛的名号来作为攀缘对境,来攀缘佛果地的功德。这样才不枉阿弥陀佛在我们内心深处日夜不舍地伴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念地藏菩萨圣号,临终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随你愿生哪个净佛国土都可以 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

【推荐】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教词典】震岭

亦名:震旦、真丹、汉地 资持记·释钞序:“震岭者,震...

【佛教词典】值遇

(杂语)希逢也。得会益我者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昔...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问: 在寺院担任执事,怎样作才能服众? 大安法师答:...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乾闼婆作乐赞佛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图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一、孙泰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