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大安法师  2024/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即能得至不退转地。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见有菩萨虽精进修行,然障缘现前,多有退转,动经尘点劫,难得不退转地(即阿鞞跋致菩萨),是故发愿,加持他方菩萨,但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即获阿鞞跋致(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从大乘通途修行阶位来看,阿鞞跋致位至少要破一品无明。圆教初住以上的位次,十信位还属于轻毛菩萨,容易退转。龙树菩萨表述阿鞞跋致菩萨相状云:“等心于众生,不嫉他利养,乃至失身命,不说法师过,信乐深妙法,不贪于恭敬。”(《十住昆婆沙论》)

意谓,阿鞞跋致菩萨对一切众生有平等心;对其他比丘得到的种种名闻利养不生嫉妒心;尊重法师,乃至于丧失性命都不去说法师的过失;好乐深信大乘深妙佛法;虽有福德智慧,但卑以自牧,不贪求他人的恭敬。此五法乃阿鞞跋致菩萨的相状。

与阿鞞跋致相对应的是惟越致,在惟越致的位次上有两种情况:或者是退转,即败坏者;或者是渐修转进,得阿鞞跋致。其败坏者的相状是:“若无有志干,好乐下劣法,深著名利养,其心不端直,吝护于他家,不信乐空法,但贵诸言说,是名败坏相。”(《十住昆婆沙论》)

意谓,败坏者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志向,没有勇气修善除恶;好乐二乘法及外道;贪恋、执着名闻利养;内心不正直,机心用事;嫉妒他人利养,吝啬自己的财物;不好乐大乘般若的空性;只注重名相概念,不是真实在心地上下功夫。这些都是败坏之相,不能成为阿惟越致(阿鞞跋致)。

一个菩萨要动经无量劫才能得到阿惟越致,殊不容易。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修圣道门的菩萨,令其闻信六字洪名,得阿弥陀佛此愿加持,即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诚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亦云:“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领

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 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失眠该怎么办

问: 我多年来,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个小时,...

四十八大愿——(第9愿)皆得神足飞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问: 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

【佛教词典】五色根

(术语)谓眼等之五根。以此色蕴中之五根,别于信等之...

【佛教词典】随眠无明

(术语)四无明之一。无明烦恼也。无明烦恼,常随逐众...

有志于修行者,一定要注意饮食

古德说:身安则道隆。饮食会影响我们的根身,心识依止...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

当知现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