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心的修习

贤宗法师  2014/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静心的时候,心中十分敏锐,性灵独具,胜于往常。但静心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靠日积月累修成的。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 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同样,无论在生活中或是事业上,不要一味去模仿别人,攀援别人,有些人老是在和别人做比较,把别人当参照物来定位自己。其实,活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何其短暂, 为什么要在攀援和比较上花掉那么多时间呢?如果真要比较,我们生命的长度甚至不如庭院中的那棵树;勤奋程度,也比不上任何一只日夜吐丝结网的蜘蛛。还有什么值得去计较?一个人最可贵之处就是活得清醒、明白。人往往会被名利冲昏头脑,忘却了本性。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使躁动的心沉淀下来。

在德鲁克的管理学著述中, 有一个思想很值得敬佩,那就是将每一个企业视作是社会大转盘中的一个小齿轮。这种思想教人消除傲慢和自矜,客观地看待自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行业。当人生起不可一世之心时,所做的举动往往是浮躁的,不理智的。就像史玉柱发愿要在几年之内修建珠海第一高楼,甚至要修建中国第一高楼。他当时被许多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结果终归失败。企业成长得越快,赞美之辞越多,就越应该要有宁静之心,时时反思自己的状态。

在这个人欲横流物欲滔天的旋转轮盘中, 迷失自己太容易了。别人有一套房子你没有,别人住别墅你住筒子楼,别人开跑车你骑自行车……这些都足以使一颗充满名闻利养的心失去宁静,一颗被世俗所迷的心失去平衡,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灵性,失去反观自照的能力。

世间的一切事物,俱是因缘和合而成。佛教认为,外在世界是一直变化、流动不居的。如同看到瀑布,觉得它一直这么流,看了一天没有变化。但是深入理性分析它,便会发现瀑布中的水不断流下来,其中没有一滴流过后再回来,前面的水不是后面的水,此刻的水也不是下一刻的水。

德国量子物理学奠基人普朗克认为, 物质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意念累积连续所产生的幻象,人的意念连续,所以看到的物质也是连续的。物质世界的真相就像银光幕上放映的电影,底片以每秒24 张的速度连续播放,人眼被欺骗,误认为看到了真实的存在。组成“物质”的“意念”所相续的速度更快。佛说, 弹指间32亿百千念(每秒1600兆),如此快的速度,虚假的念头就被人当成真实的物质存在。

把迁流变化的物质、思想认为是永恒的时候, 你就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困扰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没有智慧,就是佛教说的“般若”不足。

佛陀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指有所造作的万事万物,这一切有生之物、有相之物都是如梦如幻。我们的青春年华,家庭的幸福,所做的事业,与朋友交往,与亲人共处,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些实存的“有”最终都指向究竟的“空”,终极的“无”。这世间如真有不朽,就是“空性”。

因此, 禅修是要把散乱在外的意绪收摄回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让它进入宁静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事物的本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心地的耕耘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心念改变命运就会改变

佛是从哪里产生的?佛是由我们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

【佛教词典】旧城喻经

(经名)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

【佛教词典】尼戒

(术语)比丘尼应持之戒律。有三百四十一戒。南山律师...

活着没有意思吗

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

圣严法师《脚跟下》

问:禅语中常提到脚跟下或看脚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

12个最内涵的汉字,道尽人生真谛

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