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礼佛拜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2024/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礼佛拜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礼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们在礼敬诸佛菩萨时,除了身、口、意三业虔诚恭敬之外,还可以按照文殊菩萨所说的礼佛观想偈来作观想: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诸佛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 头面接足归命礼

第一句是要观想:能礼之人与所礼之佛其体性本自空寂,也就是“无相礼”。彻底了知因缘性空,本自不生,不生而生,由因缘所生。

第二句是要观想其体虽空,其用不无,自然感应道交难思难议了,即是“起用礼”。以我弟子至诚恳切的心,来感动佛陀的心,求佛力的加被,感应我的心成为佛的心。这种彼此道交、心灵感通的境界,真是难可思议的。

能力所礼是俗谛,性空寂是真谛,能礼所礼是有,性空寂是空,感应道交难思议则是空有不二,是中道第一义谛。

第三句及第四句是要观想,我此礼佛道场,如帝释天的宝珠网一样,有重重无尽的诸佛如来影现其中。

帝释天宫有一庄严罗网悬饰空中,是用一千个宝珠穿成的,粒粒宝珠,皆有光明,互照互摄。一个宝珠里面有九百九十九个宝珠的影子,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一重境界。一个宝珠带着所照摄的九百九十九个珠影,又照入个个宝珠之中,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二重境界。如是互相摄入,第三重,第四重,乃至重重无尽。

帝珠是譬喻无尽的世界、无尽的诸佛的。虚空之中有无量数的世界(世界亦名为刹),即有无量数的佛,这是第一重境界。每一个世界有无量数的微尘,粒粒微尘之中复有世界,亦复有佛,这是第二重境界。尘中有刹,刹中复有尘,尘中更有刹,如是刹尘尘刹,重重无尽,所有之佛亦复重重无尽。我们拜佛的时候,要如是观想,即是“总摄礼”及“无尽礼”。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所礼敬的诸佛菩萨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如:释迦如来影现中、弥陀如来影现中、药师如来影现中,乃至于观音菩萨影现中、地藏菩萨影现中等,观想诸佛菩萨影现在我们这个如帝网珠般的道场之前。

礼佛观想偈的最后两句即是“恭敬礼”了,我的身也现在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之前,我的心与诸佛菩萨的心相应,并行头面接足礼,以至诚心皈依佛陀,感谢佛陀。

能够如此观想,以至诚恭敬之心礼佛,礼一佛即是礼无量诸佛,如是用功,并将念佛名号与礼敬诸佛融而为一,自然利益无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慧律法师《修行人的通病》

诸位法师、诸位新戒子:   大家阿弥陀佛!这一次三...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

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有进步

我们经过理观跟事修的修学,怎么知道自己有进步呢?可...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佛教词典】法应化三身

(术语)是最胜王经所说。合真开应之三身也。开应者。...

【佛教词典】非时食戒急护

子题:一食卯斋、卯斋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古之高...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真正穷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能力付出

我的童年成长在摆路边摊的流动摊贩家庭,居无定所,很...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孝敬母亲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邪淫的危害及戒除方法

1、害人天伦: 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