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福报是内心没有烦恼

宏海法师  2024/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正的福报是内心没有烦恼

今天我们从这个“福”讲起,可能我们也讲过说福报太重要。我们常叫“增福增慧”,“求福求慧”,“福慧双修”,但是实际上“福”也有多种多样的载体或者说理解力。你比如说我们人的寿命,就是我们人作为一个活着的角色,那也要有福来支撑的,对不对?你要有福报,福报一尽了,寿命就尽了。

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这福的种类不一样:我们常说“洪福好修”,就是世间的福报;“清福难修”,就是一直有你独处的足够的时间,很清净的、平常的,一直这样相续在一个常态,这是很大的福报。当然,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所求的是洪福还是清福了,实际上非常平衡,你有了这个,那个就得缺一些,那个得到了,那这个就得舍。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太贪了,都想占,但是不可能占全,也不可能没有。

如果说从世间的福报来看,确实有的人福报太大了就会障碍解脱。诸位要知道,佛门里面有一个公案,就是有一个人,行者,他的福报非常大,大到什么地步呢,有转轮王的福报,他要当转轮王,结果他也有出世间的福报,就是能够证圣果的因缘。那这个时候佛就观到他这样,就示现成个侍者去给他提鞋,就把鞋给他这么提了一下,就把他的福报给损了,损了以后呢,这个福报就不障碍他了,就证了阿罗汉果。

当然同时也有一种法,有很可怜、已经福报很差很差的人,身体非常病痛,那佛还去化现成一个侍者一样的,去伺候他、护持他,每天给他培这个看病福田一样,他还能受得起。所以大家看,这个福报也是很微妙的,从凡圣来讲,看你怎么用,用在哪里。

那么出世间的福报其实更需要得大了,为什么呢?你看,任何法实际上都可以把它理解成之为福报,那我们修行的福报、信心的福报、愿力的福报、精进的福报,你这些都能总持得住,那这就是福。当然,还要有彻底放下的福报,都是需要的。

那么在我们一个凡夫俗子的情况下,就是说福报最好不要太大了,以致它成为修行的障碍;但是不能完全没有,以致没有修行的资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来看待,福报也是一种“福报观”,看你怎么来看待。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身心不自在,或者身体有病苦,假如果你能够在这种境界中,突然间激荡你的出离心,你的道念,那实际上这福报就算增长了。看你往哪里会。假如果你觉得耗损得感觉到相续不下去了,那可能是业障现前了,障碍到相续的福了,那就是毛病多,多拜佛、多忏悔,多去忏悔。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福报就是心里没有烦恼,这是大福报。如果你烦恼分别执着太多了,世间的情计,这些分别太多了,那么肯定身体也会跟着比较耗损。你说虽然身体比较弱劣,但是如果你的道心是坚固的,那也能把身体给带好。就看你,首先一个是你对福报的见地,第二个就是看你怎么去转,也有能够顺势而为转成道用的。这也蛮好。当然最好的就是念佛,我们经文里面不是老提醒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消多少劫的罪呀,那这不就是消业积福的过程嘛。

所以这一点呢,再一个尽量发大心,多发大心,发真实的大愿,这样提升我们自己的心力、正能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

《财富宝要》--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遇到逆缘的时候,要这样来思维

我们内心很多负面的情绪,很多的盗贼要偷走我们已经成...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深信因果,正道发财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人世间很多的事情,都是注定,...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佛教词典】回施

回转己之功德而施于众生,使往生净土。其意有二:(一)...

【佛教词典】步掷明王

步掷,梵名 Padanaksipa。音译为播般曩结使波明王。八...

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

问: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团结...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

【推荐】诚信,让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少年,骑车不...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佛陀的十号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