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照见五蕴皆空

林清玄  2011/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是大家都熟知的。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调皮捣蛋,三次大闹天宫,闹得无法无天,玉皇大帝只好把如来佛请出来收服他。

如来伸出手掌,叫孙悟空尽力舒展,看能不能飞出掌心,筋斗云一翻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当场腾云而去,翻了又翻,翻到五指山下洒了一泡尿,题字纪念。

结果并没有逃出如来的掌心,如来把孙悟空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成地水火风空五座联山,又名“五蕴山”,把惹事生非的孙悟空镇在五蕴山下,齐天大圣尽管本事齐天,也丝毫无法撼动五蕴山分毫。

小说虽是笑谈,却给我们一些启示和象征。

在佛法里,把人天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我们住的地方,还有一些情欲较重的、天人住的地方都叫“欲界”,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具足的;再精致一点的地方叫“色界”,这一界的天人和环境,佛经说是“殊妙精好”,是很细致清净的地方,但还是有五蕴。

到了“无色界”,是物质和形体都没有了,只剩下“识”。

我们把“孙悟空”的名字与形相打破,他是五蕴的象征,五蕴是不能自制的,因此横冲直撞、无所顾忌。再来,我们把“天”的固定形相打破,天也是一种象征,在佛经里,天有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之意。

然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一个人完全顺着五蕴的推动,就会扰乱自在清净光明的“天性”,粗重的“五蕴山”,则是束缚、镇压,使我们不能解脱的背负呀!《华严经》里把世间分成“器世间”(容受众生为众生所用的山河大地)、“五阴世间”(又叫五蕴世间、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超出三界轮回的世间),意思是我们居住的世界是五蕴和合的世间,众生受五蕴山的压制是自然的状况。

那么,什么是五蕴呢?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切看得见的形象,叫“色”。

一切痛苦或快乐生起的感觉,叫“受”。

一切由这些感觉生起的思想,叫“想”。

一切思想所引起的心与意志的使用,叫“行”。

一切由感受、思想、意志得到的意识,叫“识”。

色、受、想、行、识并不难理解,例如:

我们在山里看见一朵花,是白色喇叭形的,这是“色”。

我们觉得这朵花很美,心里很喜欢,这是“受”。

我们想到这朵花如果能供在案上,或者送给情人一定很好,这是“想”。

我们认同了这朵花,真的采下来送给情人,这是“行”。

我们从此知道,这种花名字是“百合花”,是用来象征纯洁的,这是“识”。

本来,自由自在开在山上的百合花,只是一朵花、一个存在、一种自然,却由于我们自己色、受、想、行、识的经验,累积了许多心的投射和附加意义,使我们喜爱百合花胜过了荆棘。其实,在山上,百合与荆棘都是一种存在,是平等的,我们以知识的幻象,使它们变得不平等了。

人的一生被形象、感觉、思想、意志、意识所左右而产生了许多偏见,就失去真正的清净与包容。

我们珍贵钻石,轻贱木炭,不能了解钻石与木炭是一样有价值的。

我们喜爱莲花,不爱芋叶,不能体会莲花与芋叶都是很美的。

我们欣喜白天,恐惧黑夜,不能观见由于黑夜的沉寂才使白天灿烂。

我们喜欢秋蝉,却厌恶苍蝇,不能明了秋蝉与苍蝇都有生存世间的权利。

我们欣赏蝴蝶,鄙视毛虫,不能真实认识所有的蝴蝶都是毛虫的蜕变。

我们疼惜名种狗,厌恨街上流浪的狗,不能体贴它们同是有情的众生。

把这种观点放在人间,我们看到一个人往往看见人的长相、他给我们的感觉、他的学历、财富、地位,往往不能如实的看见一个人的本质。只有我们能放下一切偏见和预设的立场,才能清明的照见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在五蕴中浮沉的人,就不能照见。

不能照见,就不会有生命的空间。

没有生命的空间,就没有自由。

一个乐师,纵使找到一根千百年难见的木头,如果想把它做成乐器,只好把它挖空,内在全部舍弃,它才能容纳并放出音乐。这是为什么所有的乐器,都是由于中空,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

只有空杯才能倒水。

只有空屋才能跳舞。

只有空心,才会对人生宇宙有真爱。

一条蛇要蜕变长大,必须留下它的旧皮。

一只蝶要飞翔,必须放下它的蛹。

要达到心灵的完整,要先进入空无。

惟有打破五蕴之后的自由,才是全然的。

以全然的天真来过起伏不定的生活,以全然的单纯来经验苦乐无端的生命,以全然的洞见来观照波涛汹涌的人生历程。

那样全然的出入自在,就能不住色、香、味、触、法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全然的空性与自由里,还有什么可以执著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最善巧的方便就在身边

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到处跑道场,跟着法师团团转,却...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佛教词典】如来超过世间八法

【如来超过世间八法】 p0582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

【佛教词典】佛驮笈多

(人名)Buddhagupta,三藏法师名。译曰觉密。见续高僧...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

重病念佛,佛持金莲接引往生

慧恭,江西豫章丰城人,加入庐山莲社,与僧光、慧兰等...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人欠你的,天会还你

刚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学佛要先学吃亏,世间绝对没...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确分别和不分别 当今社会,金钱万能论为人们普遍接...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

星云大师《聪明的争议》

聪明好不好?聪明人人希望,人人所求,怎可以说聪明不...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

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

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