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修行人要过的名辱关

2011/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那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就是完人如佛祖,也还有多少外道来毁谤呢,何况他人呢?所以最好就是闭嘴!

名辱关:分俗世的,教外的,教内的。这个的根源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俗的名辱,也就是吵骂,争斗。大多是“是己非人”。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对。也就是执着于我相和人相。有的人讲理,有的人不讲理。不讲理的,无论别人是对是错,都是错。无论是自己错,还是别人错,都是别人错。讲理的,就死认个理,一直较真,要个公道。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各持各的理。争斗不休。于是,讲理的,不讲理,都在争斗不休。

世俗中最多的应该是夫妻间的,婆媳间,同事竞争间等,最多争吵了。修行人,必须放下争吵,让人说,让人骂,自己恬然淡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默而屏之的,就默然。惹不起,我们还躲不起么?我们自己闭嘴,当哑巴吧。他们骂骂出了气就算了。不必去争论,越争论,越是争斗不休。对于教外的毁谤,也是如此。有能力,有机缘可以劝服他们。没有的话,不要去争辩,不要互相争斗。但老实的修行,老实的净心。久之,外道也自然敬重你。

而最可怕的是教内的争斗--门派之争。

佛祖在世时,哪来那么多门派呢?什么净土宗,禅宗,密宗,律宗?当时全是一体的,综合修行。戒定慧三无漏,齐头并进的。后来发展处种种门派,各执一端,喜欢“是己非人,尊己伐人”,搞得教内四分五裂,这个危害最大。而这个的根源在于四相:我相,人相之外,更有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和执着。一旦尊崇某某大德,就认为世上只有某某大德是最正确的,只有他的门派只最正确。其他的门派都是错了。觉得自己跟着大德修行,就是最正法的,其他人不是跟着这个大德的就肯定是错了。

自己修行,也没什么成就。更不去了解其他人修行的成就和法门。一味的认为,某某大德是公认的大德,跟着他就一定是对的。而自己跟着这个大德,就是正法的化身了,可以去否定其他一切了。于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四处去攻击他人。还自诩是在护持正法,是大德的护法。到处去闹革命,搞批斗,搞得鸡犬不宁,祸乱佛门。

这是一种偶像崇拜,最盲目,也是最危险的。这个就是最严重的“依人不依法”、“依名不依法”。这些人自诩大德的护法,而对大德所说,其实却所知却非常的少,所修、所证更是少。最多就是发发语录,而甚至自己都没认真看过这些语录,就只是到处乱发,就认为以为这个就是传法,这个就是功德。而若遇到别人又所疑问,并排斥之。说“你是罗汉么,你是大德么?你比大德还能么?既敢质疑?”

还有一种,就是喜欢挑人的过失,看到某某大德说法不如法,或者持戒不严,或者对戒律不重视,于是持为把柄,恶意攻击之。他人有过是过,而扬人之过也是过。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很多人对大德失去信心,乃至对整个僧团失去信心,对佛教失去信心。而同时,你说大德的过失。大德的信徒,也会群起而攻之,围攻你。结果就是令这些信徒,起了嗔恨心。也是过失。于是互相攻击,征伐不止,佛教内部四分五裂。而宗派间的互相攻伐,结果就是导致世人对整个僧团,整个佛法僧三宝的失望。而且,诸魔得其便,大肆挑拨,兴风作浪,于是佛法迅速灭亡。这个就是魔王的阴谋!混入僧团或居士内,挑拨离间,令教内互相攻伐,四分五裂,正法很快就没了。所以,千万不要去攻击大德,不要去挑人过失。

当然,看到别人有过失,可以私下跟人说。不要再大庭广众中斥责。对有些现象,确实是不对。公开说的时候,应该对事不对人。只说此类事件,不要去说具体的人。须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的是八万四千种烦恼和根基。每个法门都是第一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个法门—净心法门,都是第一法门,都是念佛法门,没有区别。什么是佛,佛者,觉也。觉什么?觉清净平等慈悲心也。所以清净心就是佛,净心就是真念佛。任何一个法门,只要深入了,都是净心,都是都摄其他所有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不要去分别执着,更不要互相攻伐。而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净心上下功夫。

不要去争斗毁谤其他法门。不要说自己的法门是第一法门,自己的经典是一流的。其他法门是第二第三第四法门,其他门派的经典是二流三流四流。如此,实乃谤法。因为所有如来法门都是第一法门,所有如来经典都是一流的。念佛修行之人,还如此的分别和执着,实乃罪过。所以,真修行人须知,默然无争。天下所有人都是大德,只有我是凡夫,只有我是初学。老实净心,不作无谓的争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留三分余地于人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

禅师的笑

唐代一个疯和尚名叫寒山禅师,别人看他语无伦次,东一...

争强好胜

朋友得知意大利乡间有一古堡,正在出售堡内的灯具,特...

样样与他人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比赛,由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佛教的战斗观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要生存于天地之间,「战斗精神」无...

潘虹:没有利欲的争斗,精神自然就好

2009年12月16日,电视剧《医者仁心》顶着阵阵寒气,在...

性相二宗之争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杨梓茗居士:不吃肉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吗

谈到素食,人们往往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不吃肉,我能...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

【佛教词典】龙方

(杂语)北方也。以五行中北方为水也。大日经一曰:是...

【佛教词典】名言习气

【名言习气】 p0586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一名言习...

排除「如果」的观念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佛学漫画】从不信不念到深信往生

从不信不念到深信往生,她经历了什么?...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

星云大师: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世间上,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