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大安法师  2022/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要了解吾人虽然是在轮回的众生,但是本具真如佛性,本具无量光寿的性德,在这个自性德能方面,与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并没有两样,是平等的。那只是由于烦恼重,业障深,自性的无量光寿的性德不能现前受用。就好像矿石里面有黄金,但有泥沙的那种杂质混在里面,所以这个黄金出不来,不能得黄金妙用,所以一定要经过一个冶炼的过程把黄金炼出来。但是,虽然不能现前,但里面有黄金,就类似于我们虽然烦恼深重,但我们有佛性。要有这种信心。

那现在一心归命到阿弥陀佛这里,就好像一个舍父逃逸的浪子就回到父母的怀抱,这是就路还家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到我们本有的家乡,本有的家乡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地风光,所以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无非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一切庄严。不是心外之事,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真性里面。要有这个信自,信自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虽然现在不能现量亲证,但是在理上我们必须要:我现前的自性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我的清净的心展开就是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

信自和信他是一对范畴。信他就是信阿弥陀佛。要信解阿弥陀佛往昔无量劫以前曾经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的义理非常深广,是面对九法界众生来发的。其中,四十八大愿有三条往生的愿,这里特别提出十八愿。他方世界如果有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发出至诚心、至信心、至乐心去念这句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这个大愿的保证,所以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以至诚心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能蒙弥陀愿力垂慈接引的。由于弥陀愿力的保证,是万修万人去的。

对这一点千万不可怀疑。所以要破除怀疑的心,就要信解阿弥陀佛的大慈悲的愿,要从这个立场来建立信心,而不要总是谈自己的功夫。所以千万不可怀疑自己业障重就往生不了,这个怀疑就是一切重罪的根本。有这个疑心,就自己耽误自己。这个怀疑就构成了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渠道的一个绝缘导体,感应不上了。感应不上,就不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不能往生净土,那就是随你的业力牵引。那我们今生靠自己修的善恶业,恶业多,善业少啊,所以三恶道就是我们的归宿。那这样的祸害,可不是一个小祸害了。

进一步要开导他不要怕死。一般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死亡临近的每时每刻都怕得要死,恐惧。这时候要建立净土的信心,这信心、愿力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在旷大劫以来,我们观照生命的流转现象,这一期得人身,感召的世界是一个秽土: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减劫的时代,一切都充满着痛苦——火宅,牢狱。那现在我生命即将临终的那一刻,是要离开这一个苦难的娑婆世界,由于我念佛,能够知道阿弥陀佛接引我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无尽庄严的净土去。

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称心如意的事情,是长久以来所盼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牢狱里面的囚犯,他要获得自由,如果说释放的时间到了,他一定很高兴,出牢狱过自由的生活。如果说让你出牢狱,你还舍不得:“哦,我不出去。”给你自由,“我怕自由,我在牢狱里面活得很好,我已经习惯了牢狱的生活。”在牢狱里面,你上个厕所,小便,都有人监督。监督惯了,他也都很自在,发现没有人监督,小便都小便不出来。那这就叫异化,“我还是要人监督为好”。

所以对于死亡要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里面包含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苦难的世间到一个快乐的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恩赐啊。这是大火聚,那是清凉池啊!这种生命的转换,从一个苦难的人法界转到一个极为庄严的佛法界,我们占了多大的便宜,还能去怕死吗?怕死,你还是想留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

所以,千万不可以怕死。不是由于你怕死,你就能不死的。就上战场打仗都有一个规律,越怕死,越会死;越不怕死,还越能生存下来。所以日本武士道就训练不怕死,每一次把生命做赌注,做好死的准备,往往他就能存在下来。一个净业行人有没有信愿,其中有一个条件勘验,如果你还怕死,说明信愿是有问题的。具足信愿的人对死亡来的时候——感恩心、欢喜心,是这个心态。

怕死,也不得不死,怕死的心也就障碍了往生,往生就无分了。为什么呢?怕死的心,说明你没有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没有。没有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就对不上,就感应不上,就相违悖。一相违悖,阿弥陀佛虽然是大慈悲,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如母忆子”,但是你不愿去,“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这个儿子就要逃逝,就要违悖这个母亲的忆念——母亲在忆他,他不忆母亲。这个不依佛的教诲——这教诲就是让他恳切求往生——的众生,也无可奈何,感应不上。

佛不度无缘之人。信愿念佛为有缘,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摄受、注照这个念佛行人,这就有缘。如果你不念佛,就没有缘。没有缘,虽然佛光还在那里,但你跟这个佛光、愿力感应不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我很荣幸能在台湾宣扬佛教多年...

疑根未拔,这是往生的障碍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净土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

序文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诸余法门,高之则下...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莲池大师自行化他之妙德

明蕅益大师亦曾偈赞莲祖: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

【佛教词典】正论

(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

【佛教词典】羼提波罗蜜

(术语)K?antipāramitā,六波罗蜜之一。译曰忍度。...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布施、放生、施食后的感应

1 找工作 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我们大学要求的比较严,...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

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爬树之心

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七佛传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富了施,施了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