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如孝法师  2016/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行禅,只有4个小时是用来休息的,也就是23点到3点的时间。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复制他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具体的一天?

如其所说的是最高标准。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是这样的,中夜休息,他还是住于三昧,有“证”的功德在里面,所以他是不一样的。我们去看现存于南京佛顶宫的佛陀顶骨舍利,佛陀头上有一个骨头是隆起的,用放大镜看都是密密麻麻的七彩舍利子,这说明什么?说明佛陀是没有失念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正知正念,这也叫能量,这就是能量和正念的聚集,他的骨头缝里面都充满了智慧的结晶,所以佛陀一生从未散乱过。

而我们没有办法,我只是提出以佛陀为榜样,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或者说我们散的程度要用修行去检验。如果你的身体有病,那也不要强撑,比如佛陀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你也休息4个小时,这个无需拷贝。精神可以拷贝,你可以效仿佛陀的精神,要有精进的勇气,但是你没办法和佛陀打等号。

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末法时期,我们吃的食物也不清净。另外,佛陀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是不大做事的,他住在森林里面每天坐禅,到了时间就托钵去化缘。因为当时的印度人善根很淳厚,对修行人非常恭敬,所以看到佛陀去化缘,他们很欢喜,佛陀向他们化缘也是赐给他们无上的解脱的因缘,那个时代出现的人和佛陀来这个世间的因缘是非常匹配的。而现在佛陀为什么没有出现?因为这个时代人的智慧,包括心性、外在的环境都不匹配了。

佛陀每天坐禅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就在他周围散开而坐,大家都在树林里面。晚上佛陀会敲戒锤(木板),听到这个声音大家都会很安静地走过来,佛陀会说修止、修观,先教方法,众弟子听明白后就默然而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按照佛陀所说的去修,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了,下一次戒锤响起来,他们再回来向佛陀请教。

他们会很恭敬地向佛陀行一个礼,然后绕着佛陀走三圈,这是在很静默的情况下完成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僧团的威仪或者说那种能量的传递,是非常感人的,是很寂静的。那个时代也不需要考虑安全不安全,动物们都不伤害这些修行人,那是它们的功德。

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办法,法律规定,所有宗教活动都得在寺院里进行,有人希望我们出去化缘,但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出去,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这么做不适合。如果有一个和尚化缘的话,是会被看不起的。现在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只有假和尚才去化缘,所以我们也不敢去化缘。这就说明什么?一切法随着因缘都在调整。佛陀在圆寂之前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一再告诫,要“随方毗尼”,就是随顺每一个地方的因缘来做调整,不变的是我们的发心。

我们要不要效仿佛陀?这个拿捏在你自己,不一定拷贝了就能成功,也有可能是刻舟求剑,徒劳无益,但是戒定慧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就是说,一个人皈依后,应遵循佛陀所教的次第,由戒而定,由定而慧。

信很重要,《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相信是一种很大的善根,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相信,可是每个人信仰的对象不同,决定了他是被欺骗或者走向生命的真实,世界上只有佛陀值得信赖,因为他发现了真,他有着生生世世的信誉,他的话是真正的金口玉言。有些东西我们不需要再从头来,直接契入就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

不要对佛的迷信

1、生活中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是否应该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

问: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吃素即是放生

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为佛弟子要戒杀素食,这样做...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佛教词典】八不中道

(术语)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

【佛教词典】戒律藏

(术语)明戒律之经典也。因其包含蕴积戒律之文义,故...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

大安法师:预知要往生,但为什么没走

问: 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

佛非万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为念部大乘经典就圆满了,想出亿万个理由,能否...

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 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该怎么办

有些人生病了,瘫痪在床上不得动弹,但又死不掉,求生...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