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首愚法师  2011/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几次闭般舟三昧关,觉得很相应,但也很辛苦。般舟三昧的修法真的是一个大苦行,等到闭过般舟三昧关之后,再来修准提法那就轻松了,而且修得色身有相当的转化。

唯有广参多学后再来修准提法的人,才真懂得珍惜准提法。整个修学佛法的一个关键在我们色身的四大五蕴,要怎么样来转化,乃至进一步这心能解脱自在,不受四大五蕴境界的干扰;准提法的金刚念诵持咒法是朝向这目标很好的起步。在做金刚念诵时,这音声当然不能急躁,也不能尖锐;急躁尖锐就是风大不调的现象,风大不调当然就会搞乱了其它三大:地大绷紧,山大狂扬,水大干枯。因此金刚念诵的音声,要先慢慢、慢慢念到沈稳柔和,顺畅无阻,这样持咒者本身的四大就逐渐进入四大相生的一个良性的转化中了。念诵咒语既是在调气,也等于在调心,使心清和专一,意志豁朗平易,然后再来才有进阶到无念境界的份。然而所谓无念,无念不是胡涂,无念是自心清净的表征,无碍于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而最终这无念还要会得无相才行,也就是悟得即相离相,空无所住。修行要先做到无念,才能够与无相相应,与无相相应了才能够空。

所以以调心来讲,不管依什么宗,修那一个法,都是要不断地从自己念头来转化自己念头;念头转得来,化得掉,功夫深了,无念境界自能现前。关于无念,六祖告诉我们「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意思是说:那些贪瞋痴慢疑的妄念都消融掉了,那你反就是念念都在真如境界的实相中了。这个是实际理地,也是实际功夫。一方面靠行愿,在做人处事上舍己为人以断除自己的三毒烦恼;一方面要在色身上转四大,破五蕴;再一方面还要有智慧,由转化妄念而达的无念境界悟得无相,与真如实相相应。

准提法包含整个这样一套的佛法修行体系。金刚念诵持咒是入门,后面的几重观想,包括心月轮观、字轮观等是登堂。至于入室,那就要等你先入门再来说了。

二、观想

谈到观想,想的最初等效用是帮助我们在持咒念诵时,念念能深深打入八识田中。如果你念诵只是舌根在念,跟耳根、跟意根不大相应,那妄想心占有你的成份还是比较大。以妄想心来持诵,当然只要你的咒语不断,这在修持上还没有完全离谱。若能坚持下去,念久了,你还是有机会念进转化身心的循环中。不过为了更大的效益,为了你能由念诵深入第六意识,乃至穿透第七末那识,到达第八阿赖耶识,使得法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观想是有需要的。

唯识学告诉我们:要转化因地,一定要跟第六识、第七识相应;要转化果地,一定要跟第八阿赖耶识相应。如能这样因缘果三个汇合在一起来修,那要成就就快了。所谓因缘果:六、七识念念分明是因,使六、七识依之而念念分明的咒语是缘,第八阿赖耶识能够打入,那则是果。等你念念能打得入第八阿赖耶识中,那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也才转得了。

所以你修准提法,念咒加上观想,念念由心起,念念回归到心地中,念念分明,念念都在转化我们的色身,这多美好,多殊胜啊!你一句准提神咒能够把它持诵、观想得很纯熟,这纯熟的纯,当然使你身心不杂,心无杂念,身无不调。心无杂念,身无不调,那你的身心就有纯净感;纯净就能够得清净。若是杂染,那你再怎样都清净不了。你身心不清净,无相之真如又如何亲见亲证呢?

三、发愿

我们一般凡夫智力微薄,往往抵制不了来势凶凶的多生累劫的习气。虽然如此,人人却拥有一股力量,能够克服转化这习气业力,那就是愿力,就看我们发不发它而已!

愿力是一个人愿意让自己大改变的原动力,发愿自己不再为种种人事物烦恼,发愿自己愿为种种人事物奉献,这不得了的,在整个佛法上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的根基,道地道地转化业障的本因力。持咒人在自己的下意识中要有一股愿力,你所发的愿是什么,那就要把这股愿力不断地展现出来。

当我们自己在修行上感觉到很疲累,自己提不起精神的时候,依这股愿力就要让精神振作起来,继续行持下去。不管是为自己身体健康也好,为家庭也好,为事业也好,尤其是为自己道业,你要念念祈求佛母加持,念念不忘自己所愿,踏实去行,这样便能够让自己多生累劫的罪业,逐渐地消除。

愿力可以庄严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口意愈来愈庄严。一个人有了善愿、菩提愿,那他的精神内涵马上就不一样了。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一发正愿,日常修行与待人接物的气象便不同,成格了、圆格了。愿大家共勉,善思念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

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星云大师《拒绝的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时,你...

修不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道心不够,俗心太浓

佛号提不起来,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这要常思惟...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家庭也是道场

【提要】: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白居易《八渐偈》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

【佛教词典】怛埵三弟铄

(书名)论名。译曰辨真。德光论师作。有二万五千颂。...

【佛教词典】牛戒

(术语)戒禁取见之一种。天竺之外道有执牛行以为生天...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

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拥有快乐。但是,多数的人觉得快乐在...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向地藏菩萨求人天福报,还怕得不到吗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