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2012/04/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呢?

这“扫心地”的功夫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盘特迦鼻根圆通章》。经上所说扫地、扫厕所有种种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想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还是件下贱的工作,怎会有功用呢?其实不然也!扫地的功用是什么?它所含的深义又如何解释呢?一是“降伏我慢心”,是因为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觉得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碍。若能快乐、自在地做一般人认为下贱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贡高我慢的心。二是“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是因为把家里或工作环境打扫得窗明几净,不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净,也会让经过者或使用者的心清净;心一清净,自然心就定下来了。三是“扫掉心里的垃圾”,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垃圾,如贪心、嗔心、慢心、疑心……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多了,人也就整天糊里胡涂的。“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就清净了。若达到《清静经》所说的“寂无所寂”,才算清净到了家。

我们知道,地面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清洁的庭院;一个人的心不常清扫,人生中烦恼的尘埃就会在心中积厚难除。“怎么扫呢?”“用惭愧、忏悔、返照、觉察、观照,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觉察、念念觉照,这样,就能把心中的灰尘扫掉了。”

这是佛陀与弟子周利盘特迦的对话。据说周利盘特迦“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忆”是记忆;“一句伽陀”就是一句偈;“伽陀”是音译,意思就是偈,通常是四句话。意思是说,佛教周利盘特迦一句伽陀,他在一百天之内,都没有办法把这偈语读熟,前面一句学会了,后面便忘记;后面一句学会了,前面又忘记了,始终没有办法记下来。

由于周利盘特迦无法“忆持”佛陀所教的“伽陀”,在这种情况下,慈悲的佛陀把周利盘特迦带到一个很清净、安静的房间,指着房内的扫帚,告诉周利盘特迦:“既然没有办法记忆四句偈,就只念‘扫帚’好了,这样应该不会忘记了。扫帚是用来扫灰尘的,我们心当中有很多无明、烦恼,使宝镜蒙尘,也应该把它扫去。”

佛陀的这段话是深含义理的:“宝镜蒙尘”是理,“扫地”是事,理和事是相通的,既然理上不能了解,佛陀就教导他先从事上用功,从外而内,借着扫地来显理。所以,如果是下下根机的人,只有从事上做、从事上修。例如,借着不断扫地来契悟,即所谓“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我们心中有贪、嗔、痴等污秽,便有种种尘劳境界,所以必须藉事显理。当专心在能扫这个心和外面所扫的境时,事上就到达最高的境界,忽然,理就能显现出来;所以法是圆融的,可以从事上修,也可以从理上契悟,到最后事理一如。释迦世尊教周利盘特迦念“扫帚”,即是从事上入,时间一久,慢慢就能由事到理,从事显理。接着,佛又告诉周利盘特迦“扫帚的意义就是除去尘垢”,进一步教他除垢。垢就是我们心当中的尘垢,除去外面的尘垢之外,还要除去心当中的尘垢,心中的尘垢除尽,智慧也就开了。

佛陀依他的根器,而教导他:“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佛先教他念“扫帚”、“除垢”,再进一步体会除去了外面的尘垢之外,还要除去心中的尘垢,而周利盘特迦也确实找到了这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周利盘特迦就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扫帚扫尘,尘虽去而帚迹犹存,如何处治乎?你不妨“朝日扫心地,扫帚越不净,欲要心地净,撇下扫帚柄。”“如人担物,两头俱在则停稳,脱却一头则偏也,若两头俱脱去,和担子也无,却要本来处。”这与禅宗所谓“能所双亡”同出一辙,此法适于上上慧根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证严法师:清静心创造清洁净土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这么说:人生有二种形态永远形影相随...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

当信、当愿,剩下的就是尽形寿念佛

净土法门他是怎么拣择种性的?他不在三乘或者不定种性...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

【佛教词典】行华

即行道散花之意,系于佛前行道礼拜,配赋散花,称为行...

【佛教词典】舍卫国

舍卫,梵名 ?rāvastī,巴利名 Sāvatthī。为中印度...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

大安法师:用佛号来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深知五浊恶世的利害关系,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

饱食的危害

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

修练我们的定力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 第一、我们...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

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