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圣严法师  2010/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有情」,就是因为众生有爱的缘故。

众生最爱的是自己的生命,其次则是和自己生命相关的人、事、物。亲情由第一代传到第二代,象征了生命的延续。爱情也是一样,因为有了男女的结合,才有后代的出现,因此这个结合也和自己生命的延续有关。至于友情,虽然和生命的延续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人活在世界上,一定需要养分,除了饮食的养分之外,还必须从精神上获得滋养,而友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养,所以友情和生命还是有关系的。

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者是硬生生地把它切断,都不合乎世间的法则,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从佛法的立场来看,无论是亲情、爱情或友情,都是因缘所生,有因有缘才使得大家生活、聚集在一起,也才能够彼此互相合作。但是我们要明白,因缘聚散是天经地义的,就如我们常常听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或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见生、死、聚、散都是正常的事。

既然聚散是必然的事实,那就没有什么好痛苦的了。佛法常常教人要用平常心来看待所有一切发生的事,这样在相聚时,就不会太过兴奋,而分离时,也不会那么忧苦。而且,人生在世,就是要有聚有散才能成长、有生有灭才能进步,如果没有生灭变幻,我们就会老是停留在同一个现象之中,不但觉得很无聊,也不能够成长。例如,今天和这两个人在一起,明天又和另外两个人在一起,这样就能把原本的人际网络扩大了,人际网络一旦扩大,生命的层面就会扩大,而层次也将提高。

所以,聚散的过程其实是让我们成长的一种力量,因为层次和层面的提高、扩大,使我们的生命过程更充实、更饱满,也更加多彩多姿,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更何况,离别既然也在生灭变异之中,所以它也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时的分离并不表示永远都不能再见面了。而且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透过网络联系,即使相隔遥远,也能立刻与对方面对面谈话。而人是高等动物,本来就着重精神的交流,就算身体没有在一起,仍然可以随时随地互通有无、互通讯息,离别也就不再显得那么痛苦了。

其实,离别之所以让人感到痛苦,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大家难免都希望自己喜欢、执著的,能永远留在自己身旁,这才是使情爱变得痛苦的真正原因。所以,只要转变自己的心境和看法,以平常心来看待离别,并且掌握聚散离合所带来的成长契机,就不会再为离别而担心苦恼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

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不死种子

从前印度的弥兰王请教 那先比丘 :人死后有来生吗?那...

【推荐】十念往生通平时也通临终

往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基本点:不能仅仅站在凡...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圣严法师《信心不退转》

很多人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一唱到发愿文或忏悔偈,就忍...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藏头白、海头黑

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

把工作当成磨练

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炼,比较缺乏耐心...

【佛教词典】自性分别

【自性分别】 p0598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色有五种

【色有五种】 p0569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色有五...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恭喜你啊!真是了不起,身为你的朋友,我也觉得与有...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认为我们的生命一直处于倒记时中,...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 安住一...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因为这一幕,屠夫从此不再杀生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一...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

莫让「担心」成为「诅咒」

一位做电视企划与采访的年轻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颠...

观世音圣号应何而得名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句俗语千百年来的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