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净界法师  2020/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我们讲到第二个,约外在的环境来说明业果的轻重。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建立正见时,就是开始在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思想。我们的生命是由思想跟业力结合起来,才有今生的果报。

我们今天的主题——业果的道理,偏重在业力这一块。所以学佛人刚开始要改造自己的业力,因为业力影响到生命的快乐跟痛苦,它跟解脱没有直接的关系,却有间接的关系。它主要主导我们生命的苦乐。

我们明白业果的道理,主要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忏悔业障;一个积集资粮。第一个,忏除过去所造的罪业,在死亡之前赶紧忏悔;第二个,就是在生命当中,尽可能地积集善业。

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圣道门跟净土门的目标不一样。圣道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来生安乐的果报,比方说善得人身、六根具足等等。但是净土宗的目的,在断恶修善,偏重在临命终时没有障碍这部分。

虽然临命终时往生净土是靠正念,但是,这个正念是要有条件的。古人说“愿我临终无障碍”,所以“阿弥陀佛远相迎”。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临命终到来时,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临终的资粮。

一个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过去的善业尽情享受,死命地花他的福报。花到临命终时,大概福报花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善终的人很少,就是没有病痛折磨,安安稳稳往生的非常少,因为他福报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透支了。

所以,净土宗认为:既然临终的正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储存一点资粮力让临终来受用。临终的正念(明了的心)要现前,身心世界必须在一种没有很大伤害、没有很大干扰的安稳状态下才可以生起正念。

净土宗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大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准备临终时用的。从临终的角度来说,忏悔业障比积集资粮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临终不一定要很快乐,但起码不能有障碍。这时就必须要注意你的身、口、意当中有没有很强大的业力,就是我们说的增长业。

我们会来到娑婆世界,每个人都有盲点。有些人喜欢造身业,做杀生、偷盗、邪淫的罪业;有些人杀盗淫做得不多,但口业很重,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有些人贪、瞋、痴炽盛等等,所以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把自己的盲点抓出来。修行跟治病的道理一样。医生治你的病,你有十几种病,他先治你最重的。我们对治自己的问题也是一样,要把你的盲点找出来,就是所谓的增长业。

就是说,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数数现行;第二个,深生好乐。这个行为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个过失的,你要小心了。第二个,你要做这件事情时,心就像石头一样坚固,谁劝你都没有用,深生好乐,用猛利的心来数数现行。这时在你的生命当中,这个业已经形成了增长业。

这种业在临命终时,一定会起现行,它就变成临终正念最大的阻力。如果我们没有忏除这种罪业,就变成临终时正念起现行,罪业也起现行。这时就很难从罪业里面扭转出来,因为我们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业的干扰的。所以,为什么净土宗人要尽量地去净罪集资?因为我们必须要去创造一个安稳的临终环境——所谓的善终。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公案,我们把它作一个例子来说明。宋朝的曹彬将军,他是宋太祖打天下时一个很重要的大将军。他年轻时让人家算命看相,看相的陈先生说:“你的额庭饱满,眼神炯炯有神,年轻时一定飞黄腾达。但是晚运,这个下巴,这个地阁,有凶煞之气,有凶相,你很难善终,要么生重病而死亡,要么有杀身之祸。”

曹彬对算命看相这事很相信,就自我反省。他说:“我这个人脾气暴躁,没什么耐性,个性刻薄,所以我要开始自我调整。”后来有一天,接到军令,要去攻江南。那时江南守得很紧,他知道像这种死力抵抗的,一旦攻下城,一定是大屠杀,所以他就装病。其他的将军就来看他,慰问他说:“你得什么病?情况怎么样?”他说:“我这个病非常严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救,就是你们向我保证,一旦攻破城以后,不要滥杀无辜。”

这些将军都是他带出的子弟兵,就对天盟誓。对天盟誓,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他们向上天歃血盟誓,这件事情就传出去了。传出去以后,江南老百姓听了:喔!他把我们打下以后不杀我们,那我们干脆投降好了。所以就投降了。他因为这一念的慈悲心,就用平和的方式把整个江南征服了。

这一念的慈悲心,他的相貌就改变了。他回到家乡以后,又遇到那位相士。相士说:“你的相貌改变了,以前下巴的凶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慈悲的光明。你肯定造了一个很大的阴德。”古人在这段公案里作一个批注说:一念慈悲心趋吉避凶。

我们从佛法的因果道理来探讨这个公案。相由心生,他有这个凶相肯定就有劫难,他的业障跑哪里去了?消失了吗?没有消失!诸位要知道,业力必须有烦恼的念念支持才能相续。他的个性改变了,思想改变了,所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其实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把一个业障改变了,不可能!这样子“愿我临终无障碍”就变成不可能了。我们的生命有限,无始劫来留的问题太多,生生世世留的业障太多了,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改变你的心态!就是不要用心去刺激你的业障,就像《楞严经》说的,你可以让业障沉淀下来。所以,忏悔业障真正的意思,就是改变思考模式。

我们在造业时一定有一个烦恼在活动,你把那个烦恼停下来,虽然过去的业还在,但是它没有烦恼的滋润,就不能起现行,那个业就沉到大海去,这叫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简单地说就是:你有业障,但是不要去刺激它。这叫“带业往生”。

我们大家都有业障,为什么有些人临命终时,业障不起现行,有些人业障起现行?因为你去刺激它。这个地方有地雷,你不去碰触,它不会爆炸的。所以忏悔,更重要的就是改过,要断相续心,否则这种“数数现行、深生好乐”的烦恼,一定会触碰你的罪业,到时候会破坏佛号的正念。

所以,整个因果的道理,其实就在讲怎么样去创造一个临终安稳的环境,就是你要减损这种恶念的势力,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一定要正见,不要让人骗

底下讲智慧成满。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究竟圆...

佛非万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为念部大乘经典就圆满了,想出亿万个理由,能否...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吗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大安...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要略

人生苦短,无常是生命常态,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无常二...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花椰菜能预防皮肤癌

花椰菜中含有的异硫氰酸盐能帮助人体免受紫外线伤害,...

八个修行中「错上加错」的问题

人犯错很正常,因为圣人给了我们理由,那就是:我们不...

【佛教词典】无表业

【无表业】 业体有表业无表业二种,旧云作业无作业。小...

【佛教词典】清凉山

(一)山西五台山之别称。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无炎...

饮酒而不加节制,德行会越来越差

【莫饮过量之酒。】 这个莫字,就是劝我们这些事不可以...

念佛人也吃肉,应如何解决

问: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

星云大师《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前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运用得体,则人际关系和谐,人...

忏云老和尚谈自己50年过午不食的体验

已经吃素的人呢?我看他们现在好多人练习日中一食,我...

用恒河水洗澡

罗阅祗国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问母亲:我...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

心律法师:不要自寻烦恼

周一,孩子赖着不愿意上幼儿园,萧萧好不容易才哄着送...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问: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大安...

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

问: 能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吗?这一点...

【推荐】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