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净界法师  2016/1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那么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呢?事出必有因。为什么我的心有这么强的业力呢?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没往生呢?因为你攀缘心重,因为你把外因缘看得太重要。一个人很重视生命的结果,你的业力就很重。你把今生的结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观是来享受的,你把这个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缘心,攀缘心就会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内心有这么重的生死业力,因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可能你福报太大,但是你不要因为今生的福报,障碍到你的来生,你划不来的。因为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一个暂时的因缘,不要因为今生而障碍到你的未来,今生只是个过程。所以当你觉得你的心攀缘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怎么收呢?你一定要有愿望。一个人没有愿力,你很难抗拒业力。人要有目标,要有理想。这个目标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标设到来生。所有在今生能够实践的东西,在佛法里面都不承认这个叫做愿力,都不算。你说我几岁要干什么、干什么,这个都不叫愿力。真实的愿力要出世间的,跟世间不能沾上关系的。比方说求生净土,比方说成就佛道,这个才叫愿力。所以你必须要把内心愿力的比例提升,把业力降低。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发心要正。我们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你充满了生死业力,你怎么往生?你因地是这样子,结果就已经出来了,你那个答案都出来了,佛教不能违背因果观。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数目不一样。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临终的时候往生,佛号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个共同点:他放弃了今生的因缘,他把生命放到来生去。所以临终的开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来生去,这个是唯一可能往生的。临终最怕回头看,说实在话,人生不堪回首,临终你只要回头一看,你就走不了。所以这癌症病患,你要开示很简单,就是叫他把目标放到来生就对了。你不要说:“唉呀,不行啦,我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因为你讲这句话,表示你的生命充满了业力。所以到底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还是一个依止愿力的菩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这个作为因地发心很重要。

我们先不谈修行,至少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到底你觉得内心的愿力比较重要,还是外在的世界比较重要?因为你这个选择一错,就完了!你的因地是虚妄的。《楞严经》说了,你用沙煮不出饭。你用攀缘心为根本来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是夹杂并充满了生死的业力。不是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来,是你没有准备好,阿弥陀佛早就准备好了。所以这个顺从本愿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不到,起码我们的频率、我们的磁场跟诸佛是在同一条道上,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净土宗没有说要你赶上佛陀,它要你顺从,起码你活在愿力,而不是活在业力,这是基本功。

其实人生你花很多时间去攀缘,到最后临终时你会很后悔,因为你得到的东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场。你现在不收心,你临终一定后悔,因为你的心放得这么广,临终的时候那个龙卷风、生死业风在破坏的时候你会很痛苦。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经营的东西在临终消失的时候,你会受不了。所以你早一点收心,你临终也不容易痛苦。因为你迟早得收,不要等临命终再来收,你也收不回来。

在我们刚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因地发心,《楞严经》讲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缘——生命的结果,还是把精神放在内因缘,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门、愿力,你只有两种选择。这个选择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一个是生死业障凡夫,叫做业障深重;一个是依止愿力的菩萨,叫做功德庄严。这第一个根本,我们叫真正发心。所以第一个你选错了,后面就完了。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法门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念佛功德

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佛教词典】亟缚屣

(物名)译曰靴。慈恩寺传三曰:亟缚屣,唐言靴也。梵...

【佛教词典】银山铁壁

(譬喻)灵性之孤峻独绝,譬如银山铁壁之难攀也。圆悟...

星云大师:生命中的难遭难遇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

修行不能离开善知识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

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莲池大师...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