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种念佛的方法

圣严法师  2013/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种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当我们要来寺院念佛的那一天,应该从早上就开始作好身心的准备。这一天最好能不吃荤腥,至少也只吃肉边菜,并且不抽烟、不喝酒。万一无法做到,或是到了晚上才想到要来共修念佛,而当天未茹素,没有关系,不要因此就不来,来了总比不来更好。

来参加共修念佛时,一入寺院就要轻声细语,若无要事,最好不说话。已备海青者,先在玄关或客厅里把海青穿好,然后进入佛殿,找好位置拜佛,一边拜一边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听到集众的鼓声,便停止礼佛,排班站好。未穿著海青者,站于后排。

念佛开始时,先唱《赞佛偈》。如果不会唱,就轻声地跟着别人唱,唱过几次以后,自然就会了。《赞佛偈》后,接着念佛、绕佛,念佛时先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时要注意脚步是否与佛号的节拍相符,步伐要跟着木鱼的节奏而移动,不可错乱。要能做到天如惟则禅师所说的“心与口声声相应,念与佛步步不离”。

念佛时,听着大众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声音。把自己的心专注在大众规律的念佛声中,不起任何杂念和妄想。假使还有些微杂念,也不用在意它,若能大声念,精进勇猛地念,那些念头就会越来越少了。《乐邦文类》卷四所录慈云遵式的“念佛方法”有云:“若恐心散,须高声疾唤,心则易定,三昧易成。”又云:“大声称佛,虽少而功多;小声称佛,虽多而功少。故今特示此法,切劝凡念佛时,一心不乱,高声唱佛,声声相续,不久成功也。”

绕佛时,不得东张西望,目光自然下垂,若有若无地看着前面一人,顺着节拍,沉稳地向前走。别理会已走到什么地方,也不要注意别人怎么走,此刻的身、口、意,应该是专注而一致的。等到转念四字佛号“阿弥陀佛”时,脚步仍然配合着木鱼的声音走,敲二下木鱼移动一步。此时心里依然保持平静,同时要一面听大众的念佛声,一面随著称念佛号,不可只听别人念而自己不念。

印光大师的《示念佛方法》有云:“当摄心切念……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绕佛后是“坐念”,坐下前先向上问讯。接着以打坐的姿势坐下,尽量使腿脚等任何部位,不感到不舒服为原则。把腰挺直而不是挺胸,小腹放松,不要仰头或低头,如果小腹放松后,无法念佛,则不管小腹,而以能念佛为先决条件。

止静时,坐的姿势不变。但要把身体和头脑放轻松,气沈丹田,舌尖轻舐上颚,眼睛微睁,亦可闭上。继续不断地默念四字佛号,不断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此如《文殊说般若经》所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又云:“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专注念佛而断一切杂念,故如《般舟三昧经》云:“心有想是痴心,无想是涅槃。”

默念的速度要适中,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会紧张,太慢了易生妄想,一直不停地默念。此时也可采用十念记数念佛法,如印光大师《示念佛方法》所说:“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此本可作出声、默念的两种用法,甚至行住坐卧,无时不宜,唯静坐默念时效果更佳。此法乃系参考五停心的数息法而来,所以对于初心念佛者,最能摄心。

二、平时念佛

共修念佛固然重要,平时念佛也很重要。平时念佛可分三种:

1、是方便工作忙碌或公务繁剧的在家居士修行的晨朝十念法门。即是每日朝起后,修十念念佛。此含有多种方式:如宋朝遵式大师教令尽一口气念十句佛号,又元朝天如惟则大师则云:“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或以数口气念十句佛号等。

2、是昼夜不离佛号,不论在何时何处或做任何事,心中经常以“阿弥陀佛”的圣号为主要念头。此如永明延寿大师,日课佛号十万句。

3、是以上两者的折衷,得闲即念佛,事忙则做事,以免心分两头,如此则仍有很多机会念佛。

专心念佛时,不计环境净秽,不论工作贵贱,在清除垃圾、打扫厕所乃至正在排便排溺时,也无不可念佛。唯有在须用思考、分析、听讲时,不便念佛,因为一念佛就无法专心了。但若能达到永明延寿禅师的程度,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只是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否则是办不到的。

晚上就寝时,最好的姿势是右卧,心中观想光明相,全身放松,心里默念佛号,直到入睡。若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便在睡梦中,也照样能念佛。万一忘了念佛,那么,醒来之后,即刻把身体的卧姿调整好,再舒舒服服地躺下,继续观想光明相,并持念佛号。一旦观想光明成功,那将不是在迷迷糊糊的情况下睡着,而是睡在清凉自在的光明世界中。而且很容易就能消除疲劳,并使精神饱满,身心愉悦。像这样,醒时既能作主,睡中也能作主。如此念佛,还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吗?

三、念佛三种人

念佛的人有三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

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再入娑婆,广度众生,成就无上佛果。

第三种人,相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此如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所说:“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

五祖弘忍门下诸师,则多用“齐速念佛名,令净心”。他们念佛,都没想到求生西方,但是每次念佛,都感到身心宁静,烦恼减少,而且自己的心力越来越能与佛的慈悲愿力相应。此正是《观无量寿经》所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体现。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自己能得到利益,其他有关的人亦能因他而获得利益。这就是因为念佛恒常不断,最后必得念佛三昧,必发悲智愿行。这一等人,虽不求生净土,但亦不得不生。得到念佛三昧时,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一不二,那时,时时处处都能见佛在说法,时时处处无非极乐国土了。

依佛法来说,第一种人,仍属于人天善法,所谓民间信仰的层次;第二种人是正信的佛子;第三种人则是上乘的利根。由于众生的业深障重,在修行净业时,一开始即以第三种人自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切实际的;然而仅以第一种人的立场来念佛,所求又太少了。以第二层次来修念佛法门,是最落实可靠的,既可深植善根而臻于上乘,又能兼得消灾植福的现世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

大安法师:内心有挂念,无法一心念佛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初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万缘念佛,但总是...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清定上师开示念佛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圣严法师《开发智慧的潜能》

曾经有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其实只...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工作要赶,而不要急

积极这两个字,我们通常都会把它和乐观、开朗、进取连...

【佛教词典】三科

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蕴处界又作阴...

【佛教词典】慧无暗

【慧无暗】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慧无暗者:谓身...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

修出离心

佛法是因果法,我们修行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取决...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

星云大师《为警察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为人民的保姆--警察,至诚恳...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

观世音圣号应何而得名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句俗语千百年来的广泛流传,...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如何消除嫉妒心

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