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好好善用「臭皮囊」》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与‘观法无我’。这些基本的观想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脱离自我的执着、冲破自我的限制,因此是佛教众多修行方法中最基本的。

所谓‘观身不净’,如果要深入解释,那是非常专门、深奥的;如果从比较通俗的观点来说明,观身不净就是观想自己的身体不清净。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可爱、干净,是很重要的,但是佛教却称我们的身体为‘臭皮囊’,认为身体是由不清净的东西组成的。

身体的不清净,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第一、父母因发生两 性关系而有孕,从佛教修行的观点来看,淫欲心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的血肉之躯在受胎时就已经不清净了;第二、母亲怀胎时,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和内脏在一起,由母亲的血液输送营养,而人体器官本身并不是很清净的物质;第三、胎儿一出生以后,身体就不干净,一定要洗一洗,脐带本身也是不清净的,所以也要剪掉;第四、成长过程中,即使所有的饮食都是美好的,到最后形成的排泄物,却都是臭的、不清净的,除了屎尿之外,如果几天不洗澡、不漱口、不洗脸,身体很快就会发臭,眼睛、耳朵、鼻孔里,也会不断产生污垢等分泌物。

经过这样仔细的观察,可以肯定自己的身体并不是那么清净、不是那么可爱,也会知道对身体的各种执着,根本是不必要的。

可是如果一直用‘观身不净’的观念和方法,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因为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这么差劲、不干净;久而久之就会厌恶自己的身体,最后甚至会活不下去,而导致自杀的结果。

释迦牟尼佛时代,曾经有一批修行人,就是因为听说了观身不净的法门,于是努力用方法观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是不清净、很讨厌,到最后, 越观想越觉得身体是可怕的。无奈的是,人活着又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身体,所以干脆走上自杀一途,这就是这个方法负面的效果。

正确的佛法观点是:虽然认为身体是虚假的、不清净的,但还是要藉着它来好好生活,来行善修福、培养慈悲心、开发智慧;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这些成长与进步根本就没有凭借。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身体是不清净的,只要不过度保护身体、顾影自怜,或是花太多时间去装扮自己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好好爱护这个身体,维持健康,这样才能好好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它发挥最大功用。

因此,‘观身不净’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观念,相反地,如果能发挥它正面积极的作用,不但能让我们不过于执着身体,不把身体看得太重要,还能勇于运用它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彭鑫博士:女性过度淫欲对身体的伤害

在中医看来,女性手淫和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阴精的丧失...

七个使人衰老的原因

导读: 岁月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觉中,皱纹蹑手蹑脚地...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达摩大师皮囊歌

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

【佛教词典】护法善神

护持佛法之善神。又作护法神、护法天。即对佛法信乐守...

【佛教词典】同法喻

因明用语。因明喻支(譬喻)之一。乃“异法喻”之对称...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

别伤害自己

如果你的敌人,在他的势力领域中伤害你;你又何必心中...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谁改变了董事长

经常有许多企业家问我:「师父,慈济团体如此庞大,您...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孝顺父母有三个等级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