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圣严法师  2010/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脱苦。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得到称心满意的工作机会?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个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说:‘假如做得到的话,通通都要。’我说:‘那么你想要什么,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随心所欲,都能得到呢?’他说:‘当然不能,我还没有成仙哩!’我说:‘对了,你要高薪高职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他说:‘要。’我说:‘努力是否辛苦?’他说:‘当然。’我说:‘你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他说:‘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够味,经过千辛万苦追到才能回味无穷。’我说:‘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他说:‘现在已经追到了,辛苦已经过去了。’我问:‘你太太生了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呢?抚养不易,教养尤难,对吗?’他说:‘是的,没有做父母之前,不会知道父母的辛劳,教养孩子是件苦事,总括来说,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不过,孩子也为我们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呀!’我说:‘你讲来讲去,还是苦时多、乐时少。’请问诸位:‘你们苦不苦啊?’合理的苦不是坏事,只要我们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锻炼,菊花傲霜,梅花耐雪。受苦的代价,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类:1.生活的苦,2.心念的苦,3.无知的苦。

1.以修善积德,解脱生活的贫病之苦

佛法教我们修善积德,多做好事,结果可以大富大贵、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眷属和乐、受人爱戴、诸事顺利。这就离开了身体病痛,也离开了夫妻吵架、儿女不孝顺、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轻视、得不到帮助等的苦楚。请问诸位,你们之中,哪一位的家里,从来没有吵过架的,请举手(结果无人举手)。又请问,俗语说:‘家家有一本什么难念的经?’是不是《阿弥陀经》、《金刚经》或是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呢?我希望你们家家都念《阿弥陀经》、《金刚经》、《普门品》,那么,那本难念的经就会容易念得多了。

2.以修行禅定,解脱心念的烦恼之苦

我们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昨天在多伦多大学演讲后,有位西方人问我:‘无法让生活步调走上有纪律的人,能不能从佛法得到帮助?’我说这是通常每一个人都会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应该做的,他却做了再做;不应该想的,他却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时候能控制不去做,却不能控制不去想。失恋者、失眠者,最能体验这种痛苦。嗜酒、嗜烟、嗜偷盗、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会有这种心不由己的痛苦经验。

最近我去访问一位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时,他招待我到他的家里用茶点。他患有相当严重的糖尿病,但当他太太离座他去时,他便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两口就吃完了。我问他:‘你明明知道它对你的健康有害,为什么还要吃它呢?’他说:‘我知道,可是还是很想吃,没有办法。’他又解释给我听:‘你可知道?有时候糖尿病患者,没有糖分补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们大概多是这种人吧?当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对不对?做爸爸的有没有做一些不让小孩子知道的事?应该让小孩子对爸爸有一个好印象,对吗?可是你绝对不是你孩子印象中那样的好爸爸。因为你的心不受控制,无法不受外境的诱惑。这必须用禅定的修行法来帮助你,使你从种种的诱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脱。

3.以修行智慧,解脱愚痴之苦

佛说,三界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生活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将来究竟变成什么?不仅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何处去,即使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也浑浑噩噩、迷迷茫茫。强者巧取豪夺,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获得如此果?现在造作种种因,又将获得什么果?他们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愿接受,所以说众生是愚痴的、刚强的。

愚痴者承认愚痴,尚不算坏;聪明人不以为自己愚痴,则更加可怜了。

聪明人所知者是知识,知识却不等于智慧,凡有自我中心作依据的任何知识,都不是智慧。知识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这些虽是对于自身所持学问及见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却是一种坚固的执着心态。既有所执着,便远离了智慧。知识可用学习、训练、研究及生活的经验而得;智慧则是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人我爱 、嗔等的烦恼之时,所产生的直接观点,但也完全不同于直觉的反应。直觉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智慧则青是青、红是红、黑是黑、白是白,历历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起来,故无所谓主观,也无所谓客观。无我、无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领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问: 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

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问: 请问大师,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星云...

如何让心养成专注的习惯

问: 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星云大师《佛教教你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 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圣严法师《看清执著和固执》

我们常说坚持己见的人太固执或是执着,到底什么是执着...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

【佛教词典】序三义

(名数)经释家科分序为三种。法华文句一上曰:序者训...

【佛教词典】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

救人不淫免火灾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斌宗法师《传授在家菩萨戒开示》

前言 这次贵社社长德钦法师,暨李炳南老居士等,发心...

别把自己筐住

财是第一大筐。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有钱能使鬼...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大安法师:能用念佛机代替助念吗

问: 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

莲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这实...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畏惧三途之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惧三途之苦。经上常常讲:失人身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