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阿姜查  2011/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教导意义却深远多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我们工作不为报酬。佛陀教导我们,工作就只为了工作,别无所求。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求得回报,它将只会引起痛苦。你想要让你的心平静,于是你坐了下来,且试着使它平静,如此这般,你将会痛苦,试一试吧,我们的方式精致多了:我们去做,过后就放下,做了就放下!仅此而已。

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我们不断在修行,但我们知道那样并不能满足欲求,于是我们会继续修行,直到我们达到一个境地——修行不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

我们有些人修行是想要得证涅槃,然而这种欲求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它。“希求”平静是自然的事,但不正确,我们必须毫无所求地修行。而你会问:“如果我们一无所求,那我们将得到什么?”答案是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无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痛苦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修行不要去得到什么东西。

那些修行是为了想得到什么的人,就好像来找我洒“圣水”的人一样。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要得到圣水时,他们说:“因为我希望活得快乐舒适而无病痛!”如此一来,他们将永远无法超越痛苦。

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个动机的,都要求得到某些回报;然而在佛教中,我们做事却没有“得到”的念头。世俗人必须了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却教导我们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乐和痛苦的。

想到这里,实在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停留。人们住在一个“家”,这“家”是“有”和“执取”。离开家到一个没有家的地方,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我们总是与“有”和“执取”同住的。如果我们不能执取,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感到失落;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愿离开家去趣向涅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那儿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

看看这里的屋顶和地板:上端是屋顶,代表“有”,下端是地板,代表另一个“有”;但在地板和屋顶之间的空间,却毫无立足之地。一个人可以站在屋顶或站在地板上,但却不能在“空”的空间上。没有“有”的地方,那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说,我们说彼涅槃就是此空。人们听到这会退后不前,他们不想前“往”涅槃,他们害怕,如果他们那样做了,他们便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孩子和亲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祝福在家人的时候会说:“祝你们长寿、美丽、幸福、健康。”这使得他们非常高兴,他们爱听这些,而若你开始谈到空,他们便不想听了。他们执著了“有”!但你是否见过,一个老人而具有美丽的外观?你是否见过一个老人有着充沛 的精力或非常幸福的呢?没有!但当我们说“长寿、美丽、幸福和健康”时,他们却真的非常高兴。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你们的心将会得到宁静,而痛苦也会立即止息!

好了,这就够了。啊?想必已经晚了,我看你们有些人已经想困了。佛陀说过,去教导“沉睡”中的人们以佛法,但不要让人们睡着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放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佛偈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佛教词典】下嚫

指将布施之物供于佛前。下,意为安下、安奉;[贝*亲],...

【佛教词典】代香

即代替他人烧香或上香。又代为烧香或上香之人亦称为代...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

是谁在流转三界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此云黑光,其形粗黑故。《弥陀略解圆中钞》...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掐珠记数念佛

【原文】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

印光大师谈素食的推广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

革除习气

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

衍慈法师:敲钟与烧头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