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度万行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六度之首是「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分内外,内财是身体,外财是眷属及物品。法是佛法的道理及修持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等烦恼的方法。无畏是以慈悲心,使众生脱离怖畏恐惧。若能于自己修学佛法的同时,也以身示范,做义工,出钱出力出时间,护持三宝,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便是三施并行,自利利人。

「持戒」是不应该做的不要做,应该做的非做不可,包括身、口、意三业,基本原则是五戒十善,细分则有三皈、五戒、八戒,为在家戒;沙弥戒,比丘及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尚有出家菩萨戒及在家菩萨戒。六度中的持戒,是由约而繁的一切戒。

「忍辱」就相当难了,我们所谓的忍辱是对一些不应该接受到的侮辱、欺负、打击或是莫名其妙的诬蔑/毁谤,能够予以容忍谅解。很多人说名誉是第二命,一旦受到破坏,是非常痛苦而不能忍受的事。可是做为一个佛教徒,做为一个菩萨行者,「忍」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是小的折磨要忍,大的冲击也要忍;刺激要忍,诱惑要忍;痛苦要忍,享乐也要忍;失败要忍,成功也要忍。唯有能忍才是最大的福报,不能忍者,好事会变成坏事,小祸会变成大祸,甚至变成杀身灭族亡国之祸。

菩萨的力量建立在慈悲,慈悲的精神,并不等于忍辱,面对众生时,若能忍辱,也是慈悲的心怀。慈悲是一种包容、接受、涵盖,能够把所有的人,不论是敌人或亲人,不论相识不相识,全部看作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

当你遇到恶人敌人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往往是来加害你的,让你痛苦,而你还能包容他,就叫忍辱,是菩萨行者。忍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对方,因为不恶辱必然两败俱伤;忍一时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对方,是故忍辱在佛法里是非常的重要,它是一种表现智者风格及仁者心胸的美德。

很多人把忍辱当作逆来顺受,这是错误的。我一生之中常是一个失败者,常常遇到鬼挡墙,但我不会向鬼的怀抱闯去,让他抱住跑不掉,我会采取回避的方式,过去就没事了。因此忍辱和精进,也是相辅相成的。

「精进」是努力不懈怠,不借故偷懒,不逃避责任,不畏首畏尾,一旦确定了方向和目标,便全心全力地投入,不畏难巨,不怕阻挠,不担心失败和挫折,并且愈挫愈奋,正如儒家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佛法的精进,是成佛必须,成佛之后,广度众生,也是精进。

「禅定」是一种稳定力、一种安定性、一种相当沉稳和清明的心境。如果我们的心态不稳定,身体的威仪不庄重,必然没有安全感。我们应随时保持身心的稳定,以及待人处世工作态度的稳度。很多人认为打坐叫做禅定,当然禅座也是大乘禅法的一种,可是在坛经里讲「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又说:「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真修与假修

你是真修还是假修呢? 我听经闻法,吃斋念佛,当然是真...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修行人四种障道缘

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

秘密用功的法门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

最近几年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说与经济不景气...

【佛教词典】非学非无学见智能杂不杂相

【非学非无学见智能杂不杂相】 p0722   大毗婆沙论九...

【佛教词典】薄佉罗

(地名)国名。玄应音义四曰:月氏国,薄佉罗国应是也...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开始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报纸上看到,有一...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

修行不计过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