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圣严法师  2011/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球想。

②脸部肌肉松弛,从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悦升起,表现在脸上,有松弛的感觉。如果脸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长脸乃至于故意假装笑脸的样子,都是紧张而非放松,为什么会紧张呢?例如:恐惧、忧虑、动脑,或用脑过度、兴奋、得意。若能心平气和,就不会紧张。

③头不紧张,特别是前额。脑门要放轻松,不用头脑想或注意,而是以轻轻松松的态度数呼吸。

2、身上肌肉、关节、神经、骨骼,要全部放松,除了臂部有重量的感觉以外,没有其他地方觉得有重量,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地轻松。

3、腰挺直以后,小腹放松,腰也没有紧张或有重量的感觉。

二、用方法的目的

用功打坐是能将心中的妄想杂念沉淀下来,一心一意地用方法。什么是方法呢?就是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安定,妄念渐渐减少。什么是妄念?就是胡思乱想或是杂念。例如: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不希望出现的念头又不听使唤地出现;念头混乱不统一,这就是妄想。要达到没有妄想杂念确实不易,因此必须使用方法,第一、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第二、从一到十,数呼吸出入。如此用方法,心才有所寄托,杂念才会越来越少。

三、数息的方法

1、注意呼吸:仅注意呼吸从鼻端出入的感觉而不数数目。这种注意呼吸的出入,尚会打妄想,因此须数呼吸的出入。

2、数呼吸的出入:

①先感觉呼吸是从鼻孔出入。

②气从鼻孔出来时,就数一个数字,吸气时不管。

③当数目出来时,心念就贴在数目上,一直跟随到第二口气出去时,再数第二个数目;如此一口气一口气地数,数到十再从一数起

④数呼吸时不要经常去注意呼吸,仅仅是在呼吸时,知道鼻孔有气息的出入,然后就不注意鼻孔,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数目上,将心念贴在数目上。

⑤数数目时,可以有声音的想像,不可有数目“字”的形象。

⑥不用头脑很紧张地数数目,而是用“有心无心”的心去数。

四、数息易犯的毛病

1、不易数好。

2、有些人数不到几个数字,数目就数乱了,甚至数忘了。

3、有些人数超过十还不知道已经数过头了。

——凡是数似以上情况者,须从“一”再数起。

4、数呼吸时,产生胸闷、头痛,其主要原因是:

①用头脑想。

②呼吸忽长忽短。

③控制呼吸的速度(快、慢)以防杂念出现。

④闭气。

⑤腹部肌肉紧张。

五、数息的益处

1、数息安心。

2、数息去妄念。

3、数息能逐渐将杂念、妄想、散心很快去平静、安定、稳定下来。

4、数息能使心一片清净、明朗。

六、对初学者的忠告

1、不可好高鹜远、起贪心,不可希望一下子就没有妄想、杂念。

2、必须付出耐心练习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混乱的心安定下来。

七、数数念佛

1、念佛时不注意呼吸及其他任何事物,只注意自己在念佛。

2、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二,南无阿弥陀佛三……南无阿弥陀佛十,再从南无阿弥陀佛一念起、数起。

3、数数念佛时,会依然伴随着妄念,没有关系,需知有妄想是正常,不跟妄想跑就好。

4、心不要急躁,一发觉有妄念,赶快将注意力放在念佛的数目上。

5、头脑里不要出现数目“字”的形象,但可以有默念佛号及数数目的声音。

八、何以要数数念佛

1、佛号单纯易念,不似数息复杂。

2、数息时,若控制呼吸,则会产生胸闷、头痛的现象,数数念佛不注意呼吸,所以没有这种问题。

3、一般人的心较混乱,可以一方面念佛,另一方面胡思乱想,易于养成散乱心念佛,若数数念佛则较易发现妄念,但是如果和数息比较,则数息又数数念佛,更易于察觉到妄想杂念的浮动。

所以不会数息,又感觉到数息数得很痛苦的人,可以改用数数念佛的方式;否则,还是以数息方法较好。

如何处理打坐引起的身心反应

打坐时,身体上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能不注意它是最好的办法。背痛或许是感冒引起,腿痛、腿麻、腿酸,乃练习不足之故。腰酸、颚痛等,都是正常的现象,最好不要管它,如果没有办法不管时,可以轻轻地动一下,但不可有太大的动作,更不能时常移动身体,否则是越动越痛,造成心里不安。因此,要随时练习着注意方法,而不管身体上的感觉。方法就是上面所提的:放松身体、放松头部、数呼吸或数数念佛。这些方法用上力,就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来扰乱你打坐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他念头。

2、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地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他的杂念。

3、如果喂小孩子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他的念头。自己的头脑非常地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知道要做什么,如果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就不带用头脑想了,特别是在平常生活之中,有些是经常性的动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脸、穿衣服等动作,不知做过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脑思考,但是要想思考的事就必须思考,若不须思考之事则不必用脑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惯性的动作,不须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乱想地想其他的事,其实根本不用乱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扫地时,一扫把一扫把地扫,而且扫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饭等都应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动作或处理事情,或者是对动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须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时,还是要想。这样就不会动妄念,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

例如:一位母亲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着如何将花插在什么位置较适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过程中就是心无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对剪花、插花的动作太习惯,结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却在想着:“小孩在那边做什么?嗯!奇怪呀!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动了,他走路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地响呢?”请问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就是在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念头,在合一的状态。

二、心口一致

譬如:我正在说话,一句接一句地讲给你们听,结果我脑中却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请问我是不是会语无伦次?当然会,因为口说心想,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正在讲这一句话,结果心里在想刚才讲的第一句、第二句话,这也就是在胡思乱想。

 因此,说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说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完一句,下一句话自然出来,不过在讲话以前,先考虑要说些什么,不是想讲什么就随便说口而出,那就变成胡说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或许也没什么话可讲,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讲,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修行人对自己的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会做错事、说错话了。

三、心眼一如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就是不知道将眼睛定在何处,只是脑中的思想不断地动,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因此之故,可从人的眼神中,观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全部负责,也就是“一步一个坑”,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路步步为营,讲话也是步步为营,任何动作都该步步为营。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东一鎯头西一鎚,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慧日增,可开慧眼,慧眼开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心得稳定,才能减少烦恼。唯有练习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则心中的的烦恼必然日减。当外在的境界扰乱时,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眼睛看什么?耳朵在听什么?如此,注意观看、听闻等,烦恼就不存在,结果是该听的听到,该看的也看到。

比如:对方打来一拳,如果注意对方打出来的动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觉,那么心里就不会起烦恼,如果听到别人骂你,清清楚楚的听到声音在骂,也知道自己是被骂的人,这时心中没有烦恼。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为什么被骂?他为什么打我?如此想的话,烦恼一定会展现出来,因为注意对方的缘故。反之,清清楚楚的注意自己的心念,则烦恼必定不存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到此放开手来用工,处处是得力处

参禅人,在散乱心中参禅,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佛学漫画】曹溪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你贪求冥感,魔就来了

开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别什么叫魔事、什么叫魔相,修...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禅这个词含义很广泛,有世间的禅,有出世间的禅,有祖...

星云大师《禅修法门》

永惺长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很感谢佛陀的慈悲光明...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或是自认为很有自信,但这种人...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

【佛教词典】六大体大

为密教所立三大之一。即六大无碍之义。谓地、水、火、...

【佛教词典】十忿怒明王

(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天女,她是一个忉利天的天女,她有...

玫瑰与刺

在为玫瑰剪枝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渗出拇...

【推荐】在忆佛念佛中破除障碍、增长福报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