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下。

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所体验的世界,未必别人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各执己见,谁也不肯退让,那就永远相持不下了。许多冲突、纠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必须明了,自我主观的喜好,就是一种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执着,烦恼就跟着来了。仔细推想,这些烦恼都不是从环境而来,完全是自己招来惹来的。就像云雾雨露都从地面生起,而云层之上的蓝天,不受地面气候变化所干扰,恒常是湛蓝的;我们的清净智慧慈悲心,就跟蓝天一样,而我们对外在环境现象所产生的分别心、嗔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云雾一样,蒙蔽了我们本有的清净智慧心。

从一般人的常识来看,好像所有烦恼、不顺利,都是别人造成的。就好像有一个人走在路上,好端端地就被人家开车撞伤了,真倒霉!是不是?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被撞倒了,身体已经受伤了,倘若还怨天尤人,惹了一堆烦恼来折磨自己,这下连心里都受伤了,那不是更倒霉了吗?所以,佛法教育我们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教我们不要受环境变化所影响。无缘无故被撞伤了,赶快去看医生,还要赶快去报警。报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是基于慈悲心;那个人犯了错,应当受法律制裁,不能让他逃走,免得他知错不改,下次还去撞别人,而且他自己早晚也一定会受到伤害。如此处置,虽然身体受伤了,但是心中没有仇恨怨怼,心里没有受伤,烦恼不起,这个无妄之灾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这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大地山川,就有风雨云雾。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很多人跟我报怨,说自己吃素念佛、热心助人,家里还是照样发生不幸的事故,于是就认为吃素、念佛、做善事都没有用。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佛法很容易,说来说去都是这些道理,只要老老实实去做就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

真正的高贵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

青年们的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

【佛教词典】净心诫观法

凡二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南山律...

【佛教词典】意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第三。谓菩萨于意远离嫉谄、轻骂、恼乱、诤...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

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

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