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圣严法师  2011/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竞争激烈,缺乏安全感工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守望相助的精神,却有你争我夺的敌对意识,因此人际间普遍存在着极度不安全感。所谓“商场如战场,同行是冤家”,竞争似乎是免不了的,然而社会之所以进步,文明能不断的创新,多半是因为人和天争、人和人竞争的结果,所以商场上讲求竞争,似乎也不是坏事,只不过如果拿捏得不恰当,就会变成自相残杀。

二、功利主义,人际疏离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以得到利益、成功为目标。为了获得利益,为了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猜疑、冲突,缺少唇齿相依的一体感。由于猜疑而产生矛盾,由于矛盾而产生冲突,由于冲突而产生疏离感,甚至反目成仇。

三、自私心重,道德沦丧现代社会也是物质昌明的社会,大家为了追求物质的拥有,彼此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想尽办法排挤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蹦、越来越冷漠,缺少人溺己溺的道德观,同情心、同理心荡然无存。

先从观念上改善针对这三种趋势,如果不彻底从观念上着手开始改善,社会问题将层出不穷,永无宁日。近年来,世界各地天灾人祸连连不断,凡有识之士都非常关心,亟思解决改善之道。站在一个宗教徒的立场,所能做的除了信仰上的祈愿,还应该帮助人们在观念上做适当的调整。

以佛教来说,诵经礼拜、举办法会,当然是有用的,连仅仅一句“我为你祝福”,都能够产生祝福的功能,何况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祈福。但如果心态不正确,错误的观念不转变,仅仅只是参加祈福的法会,当下觉得有佛菩萨的护佑,有一点安全感和安慰感,一时间内会觉得内心平静,但这种感觉恐怕不能维持太久。最究竟的方法还是要从观念的修正做起,调整偏差的想法,改善错误的行为,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修福修慧,如此从内心发挥出祝福的诚意,我们的社会、家庭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

《大悲咒》的大悲法门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修行、得道的方法。《大悲咒》汇集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有一切修持的功德,所以持诵 《大悲咒》就等于获得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修一切功德力的加持,这力量非常大。不过,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告诉我们,诵持 《大悲咒》应该先要对众生起慈悲心。因此要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济,除了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给我们平安、给我们力量,更要学观世音菩萨,先发起无上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成就所有一切功德,这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

“无缘”是指没有一定的对象,因为没有特定的对象,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济永远在、处处在;没有特定要度的众生,却时时都在度众生,平等不分亲疏。“同体”,是指所有的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毫无关系的;中国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思想,就是同体的大悲心。

一人持诵 《大悲咒》的功德很大,共修持诵《大悲咒》的功德更大,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生息相通的,所以共修时能够得到所有修行者的功德累积。修行的功德既然是共享的,做坏事的结果自然也要共同分担。所以不要认为只要坏人都下地狱,社会就不会这么乱了;反而应该反省到这些儿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正确的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心里。

为了善尽生命共同体一分子的责任,我们应更进一步将祈福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落实在生活中;祈福的方法有四种: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贵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尤其现今的台湾社会丰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别人有的,也不管对方是如何努力获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拥有,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们能够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不过知足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知足。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因为他是“无壳蜗牛”,他忿忿不平的说:“这个社会很不公平,我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则告诉他:“有房子也是一种负担、累赘。”有房子的人,就要照顾房子,每天为房子花很多心思,尤其那些拥有很多房子的人,一下子这间房子要整修,一下子那幢房子要装潢,每天为了房子忙来忙去,如果住不了那么多房子,还得想办法租给别人住;我劝他:“没有房子,反倒可以快快乐乐的,想到哪就到哪,所以没有壳的蜗牛,也是不错的。”以出家人来说,“出家无家,处处为家”,没有自己的家,所以处处都是家,何其轻松,何其自在。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我们除了拥有呼吸外,还拥有很多东西,包括生命、财物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缘,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有的人虽然事业并不辉煌腾达,也没有什么钱财,但是他的人品高尚,待人和善,他也算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人格的财产比有形物质的财产,更有用、更珍贵。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资源。珍惜而不浪费、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体,不要伤害名誉、品格,甚至理念、理想,进一步还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就是惜福。法鼓山所推动的惜福运动,就是请大家把不再需要用,但还可以用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不要让它们变成垃圾;同时还劝导大家过简朴节约的生活,少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所以不断买东西,这是很愚蠢的;不充实内在心灵,房子里堆满了买来而无用的东西,头脑里却空洞得缺乏思想,精神没有得到提升,内心一样是寂寞、空虚的。

种福:成就自己,广种福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种,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上贫苦无依需要帮助的人,以及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有的人非常吝啬,空偶知识、学问,却不肯传授给人,舍不得与人分享;自己的财产,不愿意拿来利益社会、回馈社会,这种自私的人是最贫穷的人,就算他富甲天下,也是穷光蛋一个,因为他不懂得种福田。这就好象一个人拥有许多种子,但是他不懂得耕种,将种子种在沙漠里,不但不会发芽,反而让原本可以吃的种子变成了废物。知道要随时随地种福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了要种福,必需要努力成长自己,在知识、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长;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来种福田。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瓜,但是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限的,所以享福的人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广种福田、欢喜培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就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多的福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培福的对象,不断的培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就会和佛一样福德圆满。

以大众为造福的良田如能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法鼓山目前正在努力提升人品,把净土建立在人间,做的就是造福的工作。但愿大家永远都是有福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圣严法师《地观》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

【佛教词典】俱生惑

(术语)俱生起之诸惑。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

【佛教词典】二教六理

【二教六理】 唯识宗用为证明第七末那识的存在,举出二...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

性如灰

一位修行的人,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

关于念佛助念法器的开示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

恭敬得延寿

佛陀时代,有位长者的儿子年纪大约五、六岁,占相师为...

善导大师的三不问

善导大师有三不问。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佛说离睡经》十种离睡之法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