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2014/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积食”。

现在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而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贝儿,所以现在的孩子可谓“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极其宝贝。所以家长就尽一切可能的给孩子多吃、吃好,不想吃还给孩子表演节目助兴。

但是长期填鸭式的喂养,必然会导致体内营养过剩,形成中医所谓的积食。而积食日久就会化热生痰,当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诸如发热、咳嗽、胃口差、呕吐、拉肚子等等。

那么这种不正常的饮食观背后的思想根源在于哪里呢?这一问题我思之久矣,总结下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首先,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多数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尽一切可能给孩子最好的,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可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其次,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具有人生在世吃喝玩乐的思想,非如此则体现不出人生意义与价值,家长当然灯红酒绿笙歌艳舞,而对待孩子则也是尽一切可能满足其恰当的和不恰当的需求。

再次,来源于物欲对死亡的恐惧,对因果的无知。对死亡恐惧则要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那么就会有活一天就要尽情享乐一天的思想。对因果无知,则不知福报越大则条件越好,但条件越好则越容易造业, 而福报尽时则是噩梦的开始,也许今生不报,但终有报时。

因此我觉得娑婆众生都应当“惜福”,惜福则会控制物欲,控制物欲则会减少对于非人有情众生的杀戮和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长期保持鸟语花香,欢乐祥和。这样少造业,则少得恶报,既利今生,更利来世。

更进一步我们应当懂得“人身难得”,珍惜此生 ,看破生死,听闻佛法,仰赖佛恩,往生西方,离此娑婆。家庭条件好的则尽量布施周济需要帮助的人,条件一般的则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相信假如人人惜福,则大家的生活会更加的充实、快乐。假如人人惜福,则会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孩子既不会成为易生病的亚健康儿,更不会被扭曲的繁重的课业压得丧失美好的童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孩子学习差怎么办

问: 我们家孩子10岁了,上2年级,现在在学校简单的加...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

享福是没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吗?很多人希望享福,实际上享福的人...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真正的富贵

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修...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

【佛教词典】依自起派

梵名 Svātantrika。为印度佛教中观派之分支。约于西元...

【佛教词典】九轮

日本佛塔建筑用语。又作空轮。乃突出于塔顶上的九层金...

四十八大愿——(第1愿)国中无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意谓:我成...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百善孝为先 我认识一位学佛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

三宝门中好求福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这会儿呢,我们上到法雨寺的这个...

【推荐】佛陀的金玉良言

诸行无常: 世间万象,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为善勿贵人知

示陈定耑曰:小人之为恶也,唯恐人知。君子之为善也,...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失败

偶尔到朋友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