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圣严法师  2011/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的缺失。当我们内省观照时,希望找出问题所在。经过自我省察,看到了缺失和问题,就是修行的成果。上次禅期中一位女士提到,当她愈常想到自己的短处,而又不知道如何祛除时,就对自己愈失望。她说:「或许我没有能力习禅。」

当我站到她面前,头上的灯将我的影子投射到墙上。我问她:「当我站定时,我的影子有动吗?」她回答:「没有。」然后我慢慢走开,影子随著我前行。当我走快了,影子也亦步亦趋。不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甩掉它。就如同影子般,我们的问题黏著「我」。只要有「我」,就一定有问题。如果你说:「我要丢掉这个『我』。」那个想要丢掉自我的「我」,还是存在著。

有丢掉自我的念头加诸在「我」中,是不可能祛除「我」的。就如同身体还在,却想要影子消失。这样的话,禅修有用吗?当然有用,因为我们可以改进。希望祛除自己的缺点或许是件好事,但是修行不是只有祛除缺点,因为自我还是存在。正确的方法是减轻自我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一直减轻,最后缺点自然会消失。

不过,你不能过于急切,追求速成的结果。虽然佛法中说到有可能一生就悟道,但是要能完全免除痛苦,化烦恼为菩提,则要三大阿僧只劫。既然我们的生命只有数十年,我们不要期待在一生达成所有的事。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如果我今生达不到,那就不用去修了。」

刻意受苦并不能消业障

事实上,从释迦牟尼佛悟道以来,还没有其它的人成佛悟道,我们只是遵循佛的典范来修行。你应该就是专注于耕耘自己的心田。当然你可以试图计算你的辛劳会带来多少收获,但那不会准确,也没有必要。只要种播终必有所收获。

刻意去寻苦受难能消除烦恼吗?如果在禅期中有好的成果,那是很好。即使你是在苦痛中度过七天,你还是从中得到一些收获,至少你偿还了业报。不过,我认识一位禅众,她认为刻意地忍受打坐的疼痛,可以消除业报。她也以为她可以代众生受苦,来消除众生的业报。

不过,这是错误的观念,消除业障并不是刻意地去找苦吃。苦是会自己来的,自找苦吃是错误的想法。这就如同站在一位刚判你罪的法官前,你自己打自己几个耳光说:「不用判我坐牢了,法官,我刚刚已惩罚自己了。」法官会因此而延缓判你的刑吗?打自己是不会使判刑延缓的,你还是必须为错误行为接受法律的制裁。

同样的道理,为了消除障碍而惩罚自己是没有用的。修行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心,不是为了体验痛苦。不过,修行过程中,如果痛苦不请自来,我们应该接受。因此,即使我们能接受苦果是业报,但不需要去寻苦。否则,我们反而会给自己添加障碍,而不是消融障碍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

经行有六点好处

经行和静坐是禅修过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这在经律论...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

牛过窗棂,为何尾巴过不得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禅师说...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什么是禅七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

圣严法师《共修与独修》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

圣严法师: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个公司或团体里共事的人,他们...

【佛教词典】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真言)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

【佛教词典】十一种稠林

(譬喻)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众生十一种之稠林:...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引发人性中的贪婪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

五刑不如一耻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圣严法师: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

东林佛号的意义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