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大安法师  2023/08/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灭,倍更可悯,故佛说此经。

疏文详释文句义蕴。此段解释三句:一者已当浊世,二者正入斗诤,三者后之又后。

先看第一句,已当浊世者。莲祖所处明末之时,早已进入五浊恶世。以佛教判摄,人寿二万岁是分界线。以二万岁前,众生烦恼轻微,邪见薄少,亦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天性淳良,孝顺父母,恭敬供养圣人。是故人天众盛,三恶道稀少,众生寿命久长,身心康健,乃时劫犹未浊恶故。

于此住劫中,将有千佛出世,是为贤劫。劫初人寿八万岁,减至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兴于世。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佛出兴于世。减至二万岁时,迦叶佛出兴于世。减至人寿百岁,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兴于世。

据《悲华经》记载:乃往古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前,宝藏如来座下,诸菩萨众发大愿度众生。然多数菩萨取净刹成佛度众生,只有一婆由毗纽菩萨悲心发愿取秽土成佛度众生,然只取人寿千岁时。唯宝海梵志(释迦前身),大强勇猛,称性发五百悲愿,欲于人寿百岁之五浊恶世,成佛度众生。于时,烦恼厚重、造作五逆十恶、刚强难化的众生,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而福德善根者之所远离。

宝海梵志发愿已,十方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雨种种华,普得十方一切诸佛同声赞叹,十方菩萨恭敬供养。我等浊世众生,得闻大乘佛法,尤其得闻当生了脱生死之净土法门,自当感恩释尊大悲酬愿,示现浊世度化之胜举。人寿二万岁时,已入浊世,现距人寿百岁之释迦佛出,又历三千年,其浊恶程度又叠加深重,慞惶众生,情何以堪?

第二句,正入斗诤者。据《大集经》悬记,佛灭度后经历五个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修道纯正,但持戒律便能断惑证真,出离轮回。第二个五百年,修行人持戒难得清净,尚可以禅定功夫断烦恼,了生死。第三个五百年,禅定功夫难以为继,但还有善根智慧,通过多闻佛法、思惟法义断烦恼。

第四个五百年,进入像法,佛教日趋式微,虽然有教法,亦不乏修行人,然无有证圣果者;行人亦肯发心修福善,建庙建塔,供养三宝,布施穷困等,尚不失人天福报。到了第五个五百年,就进入“斗诤坚固”时期,教内宗派林立,各执己见,自赞毁他,佛教法运,江河日下。莲祖撰述《弥陀疏钞》时,即属此斗诤坚固之时。

第三句,后之又后者。意谓随着时世推移,人心浇漓,渐次转展,佛教越来越衰落,乃至最终在此世间消亡殆尽。《法灭尽经》记载,法灭时,僧众所披袈裟自然变白(不守戒律故),《藏经》自然无字(众生不信故)。十六罗汉尽收世间一切经卷,贮于铜塔,绕塔经行,叹言:释迦法灭!然后此铜塔沉至金刚际。法灯熄灭,长夜漫漫,众生无有怙恃,苦海波迅,险状环生,将何以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心律法师:孝顺从当下做起

大家都说,李生是个很孝顺的人。他不仅常说:等我有钱...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摊子上摆...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

喝了水果酵素算犯酒戒吗

问: 现在流行一种水果酵素,是用水果发酵而成的液体...

【推荐】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现代人把这个婚外恋,还认为是一个很浪漫、很时尚、很...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

【佛教词典】一切智句

(术语)句者住处之义。一切智句者,佛之住处也。大日...

【佛教词典】十种时分

【十种时分】 p0108 瑜伽二卷十五页云:复有十种时分。...

天宁维那十六岁,功夫相应付饭债

清朝末年,江苏常州天宁寺有位冶开老和尚童真出家。这...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间,所有生命群居之处,必定要求得一个和字...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问: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念佛时完全放松,思想就散...

一切时处勤诵地藏菩萨名号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可以说也是指我们;虽不为求...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学佛虔诚为何多病

问: 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知义法师答: 所谓病,可分...

一切向上看,切莫学下流

多年前,某晚报曾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