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印光大师  2015/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俾神不外驰,心自归一,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倘此心坚固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而尚能受用乎。某友神经衰弱,一由贪色,二由过为妄想力不能得之事之所致。使释此二者,其病自愈。否则,后来丧心病狂,亦未可料也。慧净之病,更为深重,可叹之至。古云,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著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魔将远避矣。彼尚知求观音,求光。观音大慈大悲,当蒙慈佑。光是业力凡夫,但能祝愿回向,何能如神通圣人,远加令其即愈也。今为设法,将彼之五十圆,送灵岩山寺,令其为彼立一长生莲位之牌位,(生死均无碍,长生禄位,则只合于生。)供于念佛堂。又为彼持大悲咒二日。

想仗佛力,法力,众僧力,当必痊愈也。灵岩去苏州城二十余里,系古道场。二十年前,归于真达和尚,近改十方,住专心办道者三十位,长年念佛。也无香火,也不做佛事,也不传戒,功课很严密,为江苏全省所无。(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著魔无疑。(三编·复明心师书)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三编·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古农速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慧律法师《修自宗,且莫毁谤他宗》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儿女之贤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原文】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

【佛教词典】冰想

指对坚冰之观想。此乃为入正观之一种方便观,藉此观想...

【佛教词典】二种灌顶

即传教灌顶与结缘灌顶。为密教之法。(一)对如法修行之...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略述传印长老的净土因缘

一、故乡僧俗眷属的净土启蒙之缘 一九五四年,长老在故...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

【推荐】梦里不知身是客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那其实就是你的生命之...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人性本善良

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