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印光大师  2015/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谛信无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以其专主经世,欲其可继可传。因只局在现生,及先代后代。而不详其生之以前,死之以后,及前自无始,后尽未来。

后之学者不能深体圣人之意,遂谓人物之生,特天地之气,偶尔凑泊其形骸而已。其至于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无因无果,成断灭见。其负圣教而昧己灵也甚矣。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明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二者若不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论,则上天之畀与,圣人之言论,明王之政令,诸多矛盾(如奸党荣贵,忠荩诛戮,颜渊短命,盗跖长寿等)。若知前后因果,则穷通得丧,皆我自取。纵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惭己德之未孚,不见人天之或失。乐天知命,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人徒见何君之一门慈孝,四世同堂为庆。而不知其致此者,由多生之培植来也。须知娑婆世界,寿命短促,百年即为上寿,而能得者有几。今何君幸慈亲之寿,已满六旬。特启华筵,承欢上寿。广征诗文,用佐寿觞。可谓笃于事亲,以身设教者也。又须知其穷三际而不迁不变,历万古而无减无增者,方是老夫人即心本具之真实寿量也。盖吾人现前一念,本自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背觉合尘,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无迁变增减者,常受迁变增减之厄。了无一念常住不动之时矣。

我大觉世尊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垂言教。普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复本心性。灭元无之幻业,了本有之真心。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须知智慧德相,与妄想执著,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执著。悟之则全妄想执著,即为智慧德相。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所谓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者。此之谓也。然此理悟之虽易,证之实难。若非宿根成熟,孰能亲证亲到。

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无论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与夫天仙修罗之辈,地狱鬼畜之俦。但能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则顿成佛道,余则带业往生。既得往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譬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夫孝子之于亲,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荣之,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谕令修持。使其生念佛号,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是所谓见小而忘大,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其所谓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谓孝慈教育也。此家庆图原始要终之极致。

倘不以予言为非,待至同生净土之后,用大圆智镜,摄彼莲池海会之影,普赠沉溺苦海之同胞。予亦当竭其愚诚,序而赞之。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

有三种钱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种钱非常奥妙,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这...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阿阇世王为何还受毒疮之报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阿阇世王因为杀父而身受毒疮,...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

【佛教词典】十种真实

【十种真实】 p0110 辩中边论中卷一页云:已辩其障,当...

【佛教词典】乞食非法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乞食非法者,谓择富去贫;离难...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佛讲父母恩德

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问: 师父,是经书读得越多越好呢?还是读得越深越好呢...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天哪,快浇点水吧!」...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你...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