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印光大师  2015/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损人亦不利己,轻则心烦意乱,重则肝目受伤。学佛之人应当保持心中常有一团祥和之气,才能减少疾病,增添福寿。昔日阿耆达王,一生信佛,坚持五戒。临终因服侍他的人拿着拂尘赶苍蝇,时间久困了,拂尘掉到他的脸上,他不舒服,心中生起瞋恨,正好此刻命终,就因为这一个念头,投身成为蟒蛇。

还好他有宿世福德,自己知道原因,求出家人为他说归依,才得以脱离蟒身,生到天上。因此,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华严经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古代大德也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瞋心。如来教导多瞋众生修慈悲观,道理在于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过去父母,也是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我们就应当感念众生对我们宿世的生育恩德尚且无以为报,怎么能因为小小的不如意,便怀恨在心。

一切众生又是未来诸佛,必定广度众生,我要是没能了生死,还得指望他们来度我,哪能因为一点不如意就生气?所以菩萨捨头目髓脑时,将一切有求者,视为善知识、恩人,相信对方是为成就自己的无上菩提道,即使丧失生命,对众生也只起欢喜心,不生瞋恨。

知道自己性情暴躁,就应当常想我事事不如人。即使是别人对不起我,也要当作是自己亏欠了别人,觉得自己对一切人都有愧,歉憾不已。这样,火暴脾气就没地方生出来了。一切嗔恚怒气,究其原因,都从傲慢生起,倘若能处处心怀歉疚,自然心平气和,不再贡高我慢,气势凌人了。嗔心是宿世的习性,如今就想我已经死了,任凭他刀割香涂,都和我没有关系,也就没理由发火了。

有的人修行越用功,习气发作得越厉害,这是由于注重事相上的修持,却不懂得理上的回光返照,不能克除心中的妄想情执所引发的。应当在平时注意预防,境界来了也就不至于习气发作。倘若能认识到我这个身心,完全只是幻妄,一个具有真实体性的“我”其实是了不可得,既然没有“我”,又怎么会有那些因人因境所生的烦恼?这才是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不能悟明“我空”的道理,就应当依照如来开示的“五停心观”修习,对治烦恼。(五停心的意思是按照这五种方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界所转。)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见羲法师: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为什么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这个字的意...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怨是病之根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

要随缘不要随习气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 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佛教词典】应土

(术语)二土之一。又三土之一。谓应于众生之机而化现...

【佛教词典】庵摩罗

(植物)āmra,一作庵罗,庵没罗。果名。新称阿末罗,...

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宽忍法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有没有生死是你自己决定的

这五蕴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重点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把...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慧律法师《2004年新春专访》

世间人在过农历年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新...

【佛学漫画】不同的念佛,同样的往生

清朝嘉庆年间,江浙一带在一个月之内有两个念佛人往生...

【推荐】地狱的境界从哪里来的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