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怨是病之根

2012/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导致你身体的严重疾病。如果要解决一个人身体上的病,不仅仅是要从他身体层面上,最重要的是他的心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过被某一些禀性所覆盖,就有怨、恨、恼、怒、烦的情绪,不仅仅使我们不快乐、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浑身疾病缠身。人的五种情绪怨、恨、恼、怒、烦,也叫五毒。
怨是根本。怨属土。木是主春天,火是主夏天,金主秋天,水主冬天,土是不主时的,但土参与这个五行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最后一个月——叫寄月——寄春、寄夏、寄秋、寄冬,这个寄月的最后十八天,实际上就是交替到下一个气……这一个空间,这一个时空就是土。跟脾胃有关的病,都在这十八天里面爆发出来的。

怨危害大。比如自己工作没做好,说是老板不赏识,同事不支持;做妻子的,埋怨自己丈夫不够体贴,做丈夫的埋怨自己妻子不够温柔;做老板的埋怨员工不够聪明,工资太高,做员工的埋怨老板太苛刻,工资太低,做客户的埋怨商品,商家不够诚信;做企业的埋怨消费者太过刁蛮……这些也许这些事情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这些事情而产生的怨的情绪,却是你自己的事儿,而且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会转换成你身体疾病的深层次的原因。事儿没做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怨就是从方向来讲就是朝外,因为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有对待的关系。你不满意,你没有一个对,属于一种不满意的情绪,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等最基本的东西。怨是情绪,我们很多人都会不小心地忽略,的确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的确有很多问题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大而皇之地把失败、不如意的事推到别人身上,推到外界原因身上。于是就变成了怨。

这种怨最大的问题是它最后反作用于我们自己的身体。怨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看重,对自我的一种执着——所谓“我执”,自我中心的这样一种状态。一切糟糕的根本的就在……。因为我们之所以不满意,之所以怨,它的根是在这里,觉得我比别人重要,我比别人大,所以一切如我的愿。由此以来,怨就源源不断、源源不绝地产生。
怨是因素,很多人,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着。因为与人打交道,很容易完全满意你的人、事、物都是非常少的。“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由不满意的这样一种埋怨的情绪,实际上你再往周围去延伸,恨就是有这样一个不满意的情绪产生,因怨生恨。所以很多病,也许发生在心脏上,也许发生在肝上,也许发生在肾上,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脾土的问题带来的,而这个脾土是因为怨的原因带来的,怨是一个原始的滋生因素。

如果你能做到“不怨人”,就会受益无穷,整个身心就会获得大的改变。所以,从今以后天天要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所以这个不怨人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医学的意义,就是它已经延伸到人生的各个层面,但跟医学又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是我们很多身体疾病的真正的情绪基础。怨这种情绪往往会让人产生那种闷、腹胀、胃气上冲……就是说,因为怨它是伤脾胃,脾胃就膨闷饱胀,肚腹就会吐下泻,现在的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整个胰系统等等,甚至严重到肿瘤、胃癌等。心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很大的关系,肝胆这个系统的疾病跟怒是有很大的关系,恨、怒等是由怨的情绪慢慢去延伸的。把怨除掉,其它这四种就没有基础,所有有肠胃方面疾病的人,脾胃方面的疾病的人,都应该反醒自己身上的怨气,“因缘和合”,怨是一个主因,是一种媒介,没有怨就不会成熟。

怨是道根。不怨人,杜绝了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脾胃系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大的是人生的境界。无我的境界是君子。少想一份自己,这个“我”就在慢慢的削弱,慢慢地瓦解,到最后你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容是一种拯救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佛教词典】取非亲尼衣戒缘起

亦名:取尼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罗阅...

【佛教词典】德慧

【德慧】 梵名Gunamati,音译窭拏末底、求那摩帝,为唯...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推荐】致癌的因素与防癌的食品

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

人生因选择而精彩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组成。的确,我们每...

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

只要多说一句话,就能种下很多善果

经常会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

问: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

怎样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使事情能够如愿呢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 欲知感应玄妙义,试...

为什么近代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

问: 请大安法师慈悲开示,为什么近代的念佛人都推广...

藏头白、海头黑

问: 有位出家人问马祖禅师一个佛法上的问题,马祖说...

【推荐】「怨憎会」与「爱别离」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