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印光大师  2015/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

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

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

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四种念佛的方法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未证无生法忍,浊世度众无有是处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念佛之功德殊胜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

【佛教词典】语梵

(术语)如来三密中之语密及梵轮也。梵轮为法轮之异名...

【佛教词典】乐果

(一)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

常常做同样的梦,是怎么回事

问: 我学佛有多少年,修净土法门念佛,但是我很奇怪,...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仑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

人生如梦,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路

每个人出生时,赤裸裸地离开母亲身体,那种痛虽然彻骨...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门之精要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而且家学渊源,少年出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