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净界法师  2020/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产怎么办呢?向人家乞求,完全靠你这因缘的业力。因缘好一点,讨一顿饭吃;因缘不好,这一顿饭就饿肚子。就是,我们生死凡夫流转三界中,内心没有一个依止处,随业流转,就像乞丐。

小乘的圣人好一点,叫作大富长者的清洁工人。他能够除粪,把这个厕所扫很干净,把三界的爱烦恼、见烦恼消灭了,还得到大富长者的照顾,有一个房子住,有正常饮食的提供,他觉得很满意了。

大乘的菩萨,他掌管这个大富长者所有的珍宝,做当家师,准备继承佛位,准备继承大富长者的阶位。

所以,从这个譬喻你就知道,小乘观一切法空跟大乘观一切法空,万德庄严有差别。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清楚。

我们应该这样讲,成佛之道的确有两个选择,这两个都是佛说。你可以先享受、后痛苦,先甘后苦。比如说我先离开三界,反正小乘的方法很快,三生,或者是四生、六生,或者六十小劫。但是你要是用小乘的方法修学,到后面的路你就很难走,所以叫做先甘后苦。小乘一旦回小向大,他要适应大乘的中道思想,他很困难,很难适应的。

大乘菩萨前半段很难走。因为你要一个生死凡夫“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的确是对一个凡夫很高的要求。这个菩萨他刚开始当然摇摇晃晃,不断调整,等到他正常以后,他后面就走得很快,初地以后那个船开得很快。

当然看你是要选择哪一条路。有人把众生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这种人永远活在过去,他没有现在、未来。这种人叫下等人。你看一般的工人阶级,他内心当中就是,他以前做什么现在就做什么。他一天过一天,他不思进取,活在过去。

第二种人是中等人。他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这种人一般来说都是做中阶的干部。他有过去的经验,但是他也随时不断地调整自己,作状况的处理。他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

上等人是活在过去,又活在现在,又活在未来。他未来有理想目标的。我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我未来有一个理想,我绝不放弃。这上等人。这种人大部分都是做老板,老板都是活在未来。你看一个老板一天到晚在工厂现场走来走去,这公司没有希望。一个老板你要想想,这公司未来要怎么办,十年后要怎么经营。

所以说,你要走大乘路线,你实在要有一点目标才走得下去,否则,你看到这个三界的痛苦就会害怕。当然,你也可以不要害怕,你求生净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把大乘空观的庄严殊胜跟小乘比较单纯的空观作一个比较,勉励我们应该要坚持这一条路,不要退大取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

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佛教词典】至奖者

【至奖者】 p0632   瑜伽八十三卷一页云:于所应作,...

【佛教词典】忙忙六道

谓人于世间奔走钻营,茫然无定,一旦无常侵逼,则受六...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

如何消灾免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灾害,人为的...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您是尊贵的佛陀,为何也会衰老生病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陀以后,观察到佛陀身体有些不...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