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印光大师  2016/0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升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说,亦须磕数头。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启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问路之克己仪式。汝欲皈依三宝,将资之以了生脱死,又欲报贤妻之恩德,及度脱一切众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处甚微,颇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昔顺治皇帝,与玉林国师之门人写信,尚用法弟行痴和南(行痴,系顺治法名)。彼此相形,岂不天地悬隔?光并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说。

以若按理性,则固无人我之相可得,况从无始以来,互为父母兄弟等,而将来皆当成佛,以度众生乎?是以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恭敬之不暇,何敢责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严立礼仪,则无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请法等,无恭敬之仪,则不为说。而常不轻(常不轻菩萨),见人礼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犹远避礼拜,此乃直据本体而为下种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仪轨也。恐汝执此各义,以为光之见局而量小,故为汝略说之,亦系除烦恼之一法耳。

慢乃根本烦恼,学佛以能对治烦恼为有益,故不得不与汝说也。今且将错就错,为汝取法名为德谦。谦者,不自满足之意。《金刚经》,发度尽一切众生心,令其悉入无余涅槃,而不见一众生得灭度者。譬如天地覆载,但尽生成之分,不居生成之德,此真所谓无人、我、众生、寿者相,乃所谓谦谦君子有终吉也。能谦,则一切所应担荷者咸担荷之。虽至圣贤地位,总觉人皆胜我。如海纳川,如空含象,绝无一物拒之不纳不含者。汝能善体此义,则身虽劳,而心常逸,其利益当自知之。

余当看《文钞》及净土诸书,此不具书。《文钞》尤为初发心者不可不读之书。以其言浅近详悉,又多有发挥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学佛,而以至诚正、修齐、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

佛法实积极博爱,不知者,反以为消极,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谓为蛊惑愚俗。以故渐渐积习至今,发为废经废伦等不忍闻见之恶剧。使人人知因果报应,知死后而神识不灭,随罪福以升沉,何至有此种现象乎哉?

印光大师文钞·复陈逸轩居士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以佛像为对境修恭敬

现在处于商业化时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倚老卖老的人容易栽跟头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十二时中,障碍修行人所对应的十二种动物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

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转呢

怎样才能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呢?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

形能守规则,心当然也守道

学佛道先要将威仪礼节这些根本学好,要改变世俗的不良...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

【佛教词典】受蕴建立六种

【受蕴建立六种】 p0731   显扬五卷八页云:受蕴建立...

【佛教词典】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对人对己...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请法师到自己家供养,这样是犯戒吗

问: 弟子这里有法师来,可是有师兄却说是奔他而来的...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这种满愿不是好事

好多人请了占察轮,不知道怎么用。最重要的是相应,相...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请您做胎儿的观音菩萨

请原谅我的冒昧,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当我知道在您...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