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认知的三个境界

2013/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心,你是怎么体会的?”

桂琛指着椅子,问:“你叫这个是什么?”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说:“那你还没有领会三界唯心的真义。”

玄沙于是改口说:“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么?”

桂琛说:“我也叫它竹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最初仅止于表象或名相,譬如说那是“椅子”或“床铺”,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铺即使外观、功能有别,却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出事物表象背后的共通本质,是认知的第二个境界。

六祖慧能在抵达法印寺时,正值黄昏时刻。晚风习习,吹动着寺里的一刹幡。他听到两个和尚在争论:

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另一个却说是“风在动”,彼此争论不休。

慧能说:“能不能让我这个俗人参加两位的高论?我觉得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认知境界,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更进而左右我们的应对和处理方式。当你觉得不对劲,而想要有所改变时,如果你认为那是“幡在动”,那你就会想去改变幡;如果你认为那是“风在动”,那你就会尝试去改变风向;如果你认为那是“心在动”,那你就必须去改变你的心。

禅,直指本心,告诉我们应该认识什么、知道什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杀佛杀祖

临济有一天去拜访达摩灵塔,守塔的和尚问:你是先拜佛...

星云大师《如何坐禅》

一. 如何坐禅? 一般人大都以为禅的修练,一定要如老...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

【佛学漫画】旷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为菩萨,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不原谅别人就是不原谅自己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

【佛教词典】化仪三宝

四种三宝之一。又作化相三宝。大乘以诸佛三身为佛宝,...

【佛教词典】真现量

因明用语。量,乃规矩绳墨准确刊定之义。因明论式中,...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