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智圆法师  2014/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好比是战士,弥陀名号好比是宝剑。这不是光凭口说就能做到,而是要能打过生死、超出生死。

要常常想到死很快就会到来,时间不会等人,所以要把念佛求生净土当成大事来办,每天都要努力,都要奋发。如果半进半退、似信似疑,死突然来的时候能起什么作用呢?怎么能出离轮回呢?毕竟生前你造的业有很大的力量,法又没修上去,只靠耍耍花招怎么能敌过生死呢?无常小鬼不讲情面,瞬间就把你绑走了。

如果你能相信这一点,心里不怀疑,那就应当从今天开始发勇猛的心精进地修持。

而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一句佛。就像靠定了须弥山,谁都摇不动,什么样顺境逆境的风都吹不动的。别人说两句好听的话,或者遇到快乐享受,自己的心马上就飘了,佛号就不见踪影了,这样就不行。纵然佛亲自现前,也仍然像须弥山一样坚固不动。即使身上有病苦,外境出现各种逆缘,丝毫也不丢掉这句佛,再怎么也要念下去。要想:身体的苦是它的,心里起了这样那样的分别也是它的,我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坚持到底。

在喧哗的街头,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过,心里这句佛要不为所动;穿衣吃饭,行住坐卧,抓住这句佛,不让心跑掉。非常精进地持念这句佛,就是一念专精。

自己的心尽量专在这上面,完全集中在这一点上。采取的方式或者称念,或者观念,或者默念,或者礼念,目的就是一心专注在佛上,不离阿弥陀佛,总之就是要口里念佛,常忆常念。

念的时候要一句一句从心里过,一点不含糊,每个字都清清楚楚,早也念,晚也念,坐也念,行也念,要这样常忆常念。念得非常安闲、纯一,不要复杂化,一起念就是这句佛号。如果心在念贪嗔痴,在想名利享受,在想这个好那个不好,那就空过了。

所以要紧的是平时用功,临终才管用。平常不管好这个心,放纵它起各种烦恼,临时表面上念两句,哪里管用呢?这是万分之一的比例,就是一万个念头里只有一个佛念,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全是生死的念头,这样要生净土就难了。所以要时时念这句佛而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时时要抓紧这一句,要绵绵密密地念,不被其他妄念打乱。就像母鸡孵蛋那样,要一直坐在蛋上让暖气不断。念佛也是这样。如果不严密地保护,不断地打别的妄想,暖气一间断就不容易成熟。所以,要尽量地让净念相续。

这样,直到我们这一生走到尽头为止,都永远不变心,就是我一定要去极乐世界!这个愿是不能变的,变了就往生不了。果然能这样用功,一念接一念,就能让佛念逐渐相续。我们用专一修持的力量,逐渐就能达到功夫成片。就像持续不断地烧水,最后就会沸腾那样。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无量劫的无明业障就自然会消除,烦恼习气自然会清净,就可以见到弥陀。不必越过一步,不离当下这一念心,就已经修圆满了。这就是有很真实的愿。以愿力抓住你的心,贯注在念佛求生净土上,临终就决定往生。

念佛人要在什么上用功呢?就是要在平常起心动念上用功。内心的尘垢还没有消尽的时候,常常会起恶念。这时不能放任它,要时时检点自己:我现在起什么心?是贪心?是嗔心?或者是痴、嫉妒的心?还是欺骗别人的心?傲慢的心?谄曲的心?邪见的心?这些不善的心一出现,就马上大声念佛,把心念缘在佛上,念头就归正了。

不要怕念头起,起念头是很正常的,怕的是你发现得晚了。一旦最初没察觉到,就会跟着它跑,半天一天出不来,那就会造很重的业了。所以杂念起来,不能让它相续,它一起来就马上念佛,直下打拼干净,这样来常保清净。

而对于善心就要让它相续。比如发起信心、愿心、至诚心,就要让它持续,或者发起了慈悲心、精进心、平等心、给人方便的心,或者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菩提心,就要护好它。

生净土的人要有清净的业。积好了善业功德,又能持戒念佛,这样的人决定会生净土。因为心清净、业清净,跟净土的气氛能相应。

相反,如果内在有很多恶浊的念头,不断地造很多染污的业,就会一团漆黑,而无法显现净土。

所以平常要注意断恶行善,身体要做好事,不能干坏事;口里要说好话,不要说不善的语言;心里要起善念,不要动坏的心思。要知道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他们都是舍了恶缘、遵循善业才生到净土、得到菩提的,所以念佛人就要跟着佛来学。既然念了佛就不能再造恶,佛国是清净之地,不学好的人是去不了的,所以一定要改恶行善。

念佛人想生净土,要常常想世上的事都是无常的,有成就有坏,有生就有死,什么都靠不住。我不是闻到佛法的话,就还要在六道里到处转,旋转不息,没有解脱之期。

我应该感到非常庆幸,自己能在今生闻到正法,修持净业。更庆幸的是,能一心念阿弥陀佛!世间的人天天念贪嗔痴,而我能一心念阿弥陀佛,这有多幸运!我既不是念名利享受,不是念是非长短,也不是念杀盗淫妄,而是念阿弥陀佛,念的是这一句万德庄严的佛号,这有多好啊!这样念下去,一舍掉这个身就能生到净土,享用净土的无边快乐,永远了生脱死,永远不退菩提,这才是大丈夫一生所要做的大事。因为我们不是办世间事业,而是要办往生净土、永超生死、不退菩提的大事!

才生了一点病,这时候就要振作起来坦荡身心,远离颠倒的恐怖贪著。心里不要生疑惑,应当端坐正身,面向西方专门观想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化佛都显现在面前,自己就在西方三圣和无量海众菩萨跟前,一心一意地称念阿弥陀佛,让念佛的声音不断绝。

念佛人是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危难,他求生净土的心随时会出来。遇到的情况越紧急、越困难,就更加要提起这一句佛!生重病了,就一心念佛,或者坐车、坐船、乘飞机的时候,也要想到假如今天出现了灾难该怎么办?所以要时时念佛,出了事就往生,心里就这么一个愿望。

我们的心要不断系念西方极乐世界,这世间一切的事不能再贪恋了!我们的心是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心里一想错了,贪求世间的名利享受,贪求各种欲乐,就会跑到轮回里,所以要尽量不贪恋世间。有时候心念起来了,如果觉察到就赶紧念佛,以这一念佛来转掉它。

假如病人已经昏迷或者自己没办法念佛,那么看护的人就要以方便策励他的心,好好劝导。即便口里不能念,也要叫他默念倾听。要非常用心地帮助他,一直到断气为止。只要病人能保持这一念念着阿弥陀佛,就决定能往生净土。如果他命数没尽,也自然会因此而得安宁,千万不能起留恋世间的心。不然就会随这一念心落入轮回,而生不了净土。

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如果能够活下来,自然就活下来了,如果要死,也必定是会死的。所以唯一的就是要办往生的事,不必再疑虑。

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你这一念来决定自己的方向,念什么就会往那里去。一心念净土,这一念就能顿超轮回,就决定能往生到净土。就像脱掉烂衣服换上好衣服那样,一舍了世间有漏的身体,就直接入了佛国,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真正有净土信愿的人,那是真干的。已经定了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为了完成这个大愿,昼夜都会努力,这才是真修实干。而且为了生到净土,能放下世间的一切;为了生到净土,能把握一切机会。这样专心持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根本了。这是自己出轮回的保证,是能让自己度过苦海的慈航,是斩妖魔的利剑。

所以,不用在一念之外再找什么。当下念佛它就是你的本师,它就是化佛。这一念佛就是破地狱的猛将,这一念佛就是斩群邪的宝剑。这一念明明朗朗地念起来,心里的贪嗔痴慢、各种邪念就都会消失。这一念就是破黑暗的明灯,度生死苦海的慈航,解脱轮回的良方。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常念阿弥陀佛。把这句佛念得越来越熟,念念常常现前,念念不离你的心。没事时这么念,有事时也这么念,高兴时这么念,病苦时也这么念,快断气时也还是这么念。这一念能清清楚楚的,不迷掉,就是生净土了。不必要再问解脱的路该怎么走,净土的路该怎么走。这并不是外在的路,这一念阿弥陀佛就是出生死的大路,就是生净土的直路,就是回家的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

【佛学漫画】虽被人笑话,却是自在往生之人

彻迷法师的往生故事...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念佛摄心方便法

都摄六根 一句弥陀念诵听 专注力 净念相继 十句成片三...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佛教词典】维摩经十喻

(名数)显人身之无实以十喻:一是身如聚沫,二是身如...

【佛教词典】乐受

梵语 sukha-vedanā,巴利语同。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

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荤腥

问: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么? 成刚法师答: 刚才跟大家...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什么是十斋日?要注意些什么呢

问: 什么是十斋日?在十斋日要注意什么? 大安法师答...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四大安静 众患消除

佛陀住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达长者...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大安法师:现代人如何做到老实念佛

问: 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