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净界法师  2019/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来自于对内心自体的了解。分三段:第一段,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第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就是我们说的空不空义。这一段正式显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

看第一段,说明随缘不变当中我们本具的这种如实空义。什么叫“如实”呢?就是它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这个空是本来如此的。我们看经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这个是总标。前面是讲到这一念心性随顺迷悟的因缘而显现十法界差别的果报,这个地方再讲到十法界的差别果报当中,我们没有失掉一念的清净的本性之体。如来藏,就指的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是怎么回事呢?“本妙圆心。”蕅益大师说,“本妙圆心”这四个字,关键在这个“圆”,就是圆融无碍的意思,也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意思。这个地方“如实空义”,就是在显这个“圆”,表现这个真谛理。

我们看这个“圆”是什么意思(圆融无碍)。看经文。

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性的如实空啊,它本身不是三界六道的杂染果报之法。“非心”,这个“心”指的是一切的心法;“非空”,这个“空”指的虚空;“地水火风”当然是七大。我们这一念心,它本身不是七大之相,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不是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也不是六识。等于它不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不是。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刚开始在修心性的时候,先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要做的。你不要老是在外境活动,你迟早会产生障碍的。“带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空假中第一个先修空观,先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想法。

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我们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我们就是在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中产生一个我爱执。有这个我爱执,就有一个我爱的跟我所爱的。我所爱就是七大四科之相。

我们爱着七大,我们爱着四科,所以就使令我们很难跳脱三界的果报。所以佛陀说,你现在开始要告诉你自己,我的心不是这样子的,我本来不是这样子的,我的心本来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本来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都是后来才有的。

表示说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不能够只是限制在这样子而已。所以,破除凡夫对于七大、对四科的执着,这是第一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

你不分别,就没有那件事

修唯识观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像...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四条佛家妙语,每人受用终生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

【佛教词典】魔逆经

梵名 Maju?rī-vikurvāna-parivarta。全一卷。西晋竺...

【佛教词典】十清净相

【十清净相】 p0111 佛地经论四卷十页云:复次如是已说...

往生的真信愿和福德资粮

具足信愿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非常清楚:「得...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诵此八事,进趣菩提,速登正觉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惟觉老和尚:修善培福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于平常处见禅境。 3、为人要真...

地藏菩萨亦弘扬念佛法门

问: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师兄眼里,好像对一句佛号念到底...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曾经发过菩提心又忘了、失去这个菩...

寺院烧香的注意事项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

微细的「五蕴」作用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