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21/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都还是第八识,到了这一段“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就产生了第七意识的作用。这个“扰乱”怎么说呢?就是,前面有依报的世界,还有正报的众生,众生开始看到了依报环境,他要去受用、去追求整个依报的环境,想要把它占为己有,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个“劳”。这个劳动的意思就是一种思虑,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种恒审思量,也就是第七意识的产生,开始去思量,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这个地方的“劳”,主要是第七意识。

“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第六意识产生了。前面是偏重在法执,这个地方我执产生了。“劳久”,思虑久了以后,产生一个“尘” 。这个“尘”指的是第六意识的一种执取相。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树,树上有很多的苹果,就对这个相状产生执取,有执取就产生很多的爱取的烦恼。

“劳久发尘”,这个尘是一种俱生的我执的烦恼,是微细的;“自相浑浊”是一个分别起的烦恼,是粗的。“自相浑浊”是什么意思呢?“自相浑浊”这个“浑浊”是五阴身心。执取相有两种:一种是任运生起的;第二个要假借名言,要去思考才会产生的。

“自相浑浊”是一种分别的烦恼,它不是俱生的,是我们对于五阴身心的种种的分别而捏造一个自我的相状出来,就是分别的我执。“劳久发尘”这个“尘”指的是俱生的我执,是比较微细的。由这个第六意识产生以后,出现了爱取的执着,就产生种种的“尘劳烦恼”。这个尘劳就是烦恼。因为它是染污的,叫灰尘;它是躁动的,是劳。有烦恼当然就产生业力、产生果报、产生因果的循环。

我们这样子讲,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答案有两个:一个是“迷真起妄”。刚开始是真如本性的一念的无明妄动、一念的迷情妄动,而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众生。创造出来以后,这个相状又怎么产生相续呢?那就是“执妄为真”,在妄当中又产生第六识的爱取。第六识的爱取,第七意识的执着,使令产生很多的业力,使令这个众生世界又能够相续。所以相续是业力产生的。

刚开始生起的第一个相状是一念妄动,所以,“迷真起妄”产生了我们生命的第一个相状;第二个“执妄为真”,使令这个相状辗转地相续下去,又产生了业力。当然,这个地方的观念是说,我们整个身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我们以一个小故事来做说明。这个故事讲到“老和尚心中的妄想”。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悟性很高,看什么书一看就懂,而且福报也很大,生活上的受用都非常好。他十六岁的时候去参加一个考试,住在他亲戚家。考完试的时候,他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不吃饭,后来病情就越转越严重。他就跟他亲戚说:“你拿笔跟纸来,我要写遗书,写给我父亲。”他就写了,说,父亲啊,我的生命即将要结束,您不要伤心,我跟您就是只有十六年的因缘。

他说,其实我前生是镜山寺的一个老和尚。我身为一个老和尚,出家以后修学数十年,几乎成就大道。我做老和尚的时候,拿着念珠在外面经行,看到两件事情,产生心动:第一个,少年登科者。年轻人考上状元,功名成就以后,敲锣打鼓到寺庙来还愿的时候,我“仁者心动”,产生羡慕的心。这个妄想没有对治掉。第二个,我看到大富人家坐着美好的车子,很多眷属来山上祈福的时候,那种大富人家,我也心动。这两个心动的关系,我必须为我这两个妄想的心动来酬偿我的业力,所以我做你的儿子。他说,他死了以后,还要投胎一次。他这一生是做功名,是掌握权力;下一生要偿还下一个妄想,要做一个大富人家。

我们常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不要讲那么远,说从真如本性。这样太远。其实我们现在的身心世界是从你前生的妄想而来。你现在的妄想(当然我们很多妄想),其中一个势力强大的,就是你的来生。《楞严经》一再地告诉我们: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来。

所以,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从我前生的其中一个妄想而来!所以净土宗说,修行一定要对治烦恼。你看那个老和尚,戒定慧的善根很强,但是他两个妄想没有对治。还好,只有十六年。这个妄想打得不是很重。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一念的妄动,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众生、世界相互的作用,产生了因果;然后产生了整个生命的循环。就是所谓的迷真起妄。这个是讲到妄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佛教词典】慈愍所缘

【慈愍所缘】 p1266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慈愍...

【佛教词典】彻夜坐禅

指整夜不眠而坐禅。日本禅林于接心会时,常从黄昏至翌...

素食能降低患白内障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肉食者有白内障的风险比素食...

把禅的理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并不懂得如...

抱怨的危害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

天台止观二十五前方便

天台宗将止观(定慧)的修行分为方便与正修两种。方便...

因为不知道,所以勇敢

一个下雪的晚上。农村有户人家,半夜里有人敲门。主人...

食肉是人类既残忍又自残的贪欲

美国素食者协会调查显示:粗饭素食在美国渐成风尚,全...

民国高僧谛闲法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净土祖师,几...

本焕老和尚与印顺大和尚的法缘

本焕老和尚是如何培养训练印顺大和尚的 众所周知,印...

消费与惜福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