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2013/1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位比丘也到城里乞食,他坐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对所乞的食物起了爱憎之心。

世尊对着这位比丘说:‘比丘,比丘,不要种苦因,此贪念会使您身上发出难闻的臭味,如脓汁流出,招致蛆虫及苍蝇聚集。’比丘心想:‘世尊竟然知道我心里起的恶贪之念!’对于这样的恶念会招至如此恶报,心生恐怖,并感到非常惭愧忏悔。

世尊回到精舍用斋毕,收衣钵、洗足已,便到房内打坐,之后则到僧中对比丘开示:‘今早我到城里托钵,遇到一位比丘,他对所乞的食物起了恶贪之心,于是我对他说:“‘比丘,不要种苦因,此贪念会使您身上发出难闻的臭味,如脓汁流出,招致蛆虫及苍蝇聚集。”当时这位比丘心想:“佛竟然知道我的心念!”于是感到惭愧恐怖。’

这时,有一比丘从众中而起,整理好衣服,合掌恭敬地向佛请示:‘世尊,为什么说是种苦因?又为何会生臭、流秽汁,并招致蛆虫及苍蝇聚集呢?’

佛陀开示大众:‘忿怒烦怨就是种苦因,贪着五欲则会生臭,不收摄六根、不清净持戒,使心出流,就如同秽汁流出;若遇境不能摄心,种种贪爱、忧恼等恶念则会应运而生,如同招引蛆虫及苍蝇,亦即起惑造业而感苦果,障碍修行。’佛陀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

‘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

 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一于恶贪嗜,

 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

 究竟于苦边,若内心寂静,决定谛明了。

 卧觉常安乐,诸恶蛆蝇灭,正士所习近,

 善说圣贤路,了知八正道,不还更受身。’

六根不收摄,当根尘相对,识生其中,产生贪欲,就种下苦的种子。因贪而有所求,求不到生苦,求到又怕失去,且无法满足,心始终患得患失,忧怖苦恼,无法安心修行。而贪欲更会使自心愚痴、昏昧,心不清净,如身上有恶臭脓烂汁流,一闻此气味,即知为贪欲所生。所以当行远离之法,住于修行人聚集之处,避免六根追逐六尘,清净戒行,才能真正离苦。此外,心不为境转,随时随地安忍不动,即使在睡眠中,也能保持觉性的存在,心就能处在安乐当中,一切恶念无从生起,就如同灭除蛆蝇。修道之人依之学习,即是走向圣贤之路,并依八正道如实而行,就能了脱生死,不再受生轮回。

佛陀开示后,比丘们了达佛所言说,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九》

省思:

经云:‘爱不重不生娑婆。’贪欲为生死之根,只要有一些些的贪念,就无法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若能远离爱欲,就不会招感苦果,遇境若能制心不动,保持无念,就能离苦,达到究竟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苦难到来时,这时候该怎么办

无论什么人,只要造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报就是...

苦难众生最后的机会

这部《无量寿经》是由诸佛如来所特别加持护念的。首先...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

闻钟声,苦痛止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

两只流浪狗的遭遇

一只流浪狗因为偷吃了一户人家厨房里的食物,所以被这...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佛教词典】十三难中不说天为难

子题:天非难但不来耳、天是难即非人耳 羯磨疏·诸戒受...

【佛教词典】别付属

指法华经神力品中法门之付属。又作本化别付。系“总付...

慈舟法师:死心念佛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

随顺世缘看烦恼

我们的人生不过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来真的只有闪电...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

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

每一个佛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样的...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佛陀音声响彻无际

一日,佛为大众说法时,其微妙音声令大众都欢喜听法,...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