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历险思佛悲愿深

2014/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历险思佛悲愿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脱臼,并无大碍。但遇险过程中那刹那间面对生死时的惊恐无助却让我触动很深,反思良久。

通过这次历险,我才知道,死亡对于无知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异境”,谁都不能说自己懂了。无论平时自认为对生死多么清楚明白,面临死亡的第一念,人的潜意识、深层习性、第一条件反射都是救人和求生,想都不想极乐世界,佛号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根本不在脑子里……

这也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位佛友:一位遗书写过、往生送过、无常深刻思维过、助念参加无数的老修行(还是领导),轮到自己患了晚期癌症,被医生宣判死刑时,所作所为却完全不是他平日冷静的样子。

他连同他那个身经百战的佛化家庭举止大异,住在医院都不想离开,尽其所能地使自己多活一天是一天,对尘世的贪恋、对生命的执著怕是比一般人更甚。

这位研习经典20年,半辈子送往生、在死亡中历练穿越,骂别人不懂无常,对净土法门虔诚信仰的众人追随的楷模……让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他错出在哪儿了。

于是莲友们下定论说,他平时都是在演戏,死亡来临才验证出学佛的真假。下了定论的我们,便坚定不移地认为我们都比他强,真心的、真诚的、一点点都没有怀疑地认定自己肯定是大丈夫,肯定是信愿具足的。

其实,我们都是没有历练的傻子。

就我来说,当死亡迅疾到来、千钧一发的时刻,阿赖耶识所支配的一切思想和举动都是——“活命”。即便是死慢慢来,有思考的余地,世间的爱别离也会一步一步吞噬人的勇气,让人痛苦的时候想往生,让人舒缓过来又迟疑地不想往生。

这哪里配称为“修行人”啊,找不到修行的功夫在哪里,仅仅配称一个“念佛人”而已。

通过自己的这次历险,我对死亡有了重新认识:“老修行”并没有演戏,也不是假学佛——即便是学佛人,畏惧死亡都是特别特别正常的心理。

我以为我懂了,可是死亡真的来了,脑子一片空白、如同白痴,和从前对死亡的摸触、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对那位老修行忏悔说,我以为我懂了,其实我什么都不懂。

老修行还有他的家人也说,我们也以为我们什么都懂了,其实不懂。

笼外看老虎的人,穷其想象也体验不出笼内面对老虎的恐惧。

可怕的事情原来那么多,往生的障碍原来那么多……

想透了,忽然就不怕了——我们都是大白痴,佛的工作,原来是管我们这些“白痴”的。

也因此更加深刻体会了善导大师的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平日里潜意识里我们总自以为自己还不错啊,我在行善,我在念佛,怎么也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了,善导大师在这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自己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别再执著自己是善人了,放下那一点点善,我们无始劫来一定做了很多善很多功德,可是我们了生脱死了吗?没有!我们是恶人,而且是罪大恶极之人,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彻底放下了,我们才能心甘情愿地去靠倒,彻底靠倒佛力。

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如何乘佛愿力,在这里不是“我”要做什么阿弥陀佛才能让我往生,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我们什么都不做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我们总习惯于去思维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条件才能往生。用印光祖师的话说:自有什么力,全体是业力!就是要我们放下对自力的执著,彻底地靠倒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上来。

把我们非要怎么样才行的一个心歇下来,真正歇下来去体验接纳阿弥陀佛无时无处不在的如大地般的承载力,如虚空般的融摄力,体验众生与阿弥陀佛如鱼居海的关系(我们的举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在阿弥陀佛的心海中),让我们真正心安下来。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净土法门也有净土法门的歇心,歇我们的妄想、分别、对立,歇我们对自力的执著之心。

真的歇了心,真的全身心靠倒了阿弥陀佛,我们的身心会柔软安住,因为在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受含养下能使我们不断消解自己的对立、分别、执著,能使行人无边业障渐渐消除,无量福慧冥冥增长,也真正是“以果地觉作因地心”了。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欢喜主动地去行善、持戒、念佛、往生。

尽管临终会有八万四千的对境,尽管临终人有八万四千种的情态,慈悲的阿弥陀佛,都有他八万四千的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具缚凡夫想在五浊恶世成就道业,是不可能的

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

净土宗善知识的标准

净业善知识首先要知见正确,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对...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四十八大愿——(第11愿)正定必至涅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老妇人的毒誓

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撞死...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 因为有的人心太小...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让心先摔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

【佛教词典】去此不远

(术语)谓极乐净土虽称西方十万亿土,然由法味观念上...

【佛教词典】十忍

(一)菩萨断无明之惑,证得诸法本来寂然时,所得之十种...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生气了怎么办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图】僧人威仪规范教学(平兴寺版)

僧仪规范(平兴寺版)...

没有吃素可以念咒吗

问: 我没有吃净口素,但念咒的时候,念净口业真言可以...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言归于好

有个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虽然相隔三十里,他每年...

窥基大师的故事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

本焕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103岁的本焕长老豪言要活到120岁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