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本焕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本焕老和尚  2011/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03岁的本焕长老豪言要活到120岁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载曜,万物咸睹,清晨的弘法寺空灵而清静。仙湖植物园内清脆悦耳的鸟鸣,点缀着弘法寺早课中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在绿树红墙之间涤荡,惊起草木之巅的露珠,玉碎般抖落一地。此时,百岁有五高龄的本焕长老打坐诵经完毕,正在法堂外绕香散步:双手背后,两目微睁;双腿轻抬,两足生风;简单的动作循环往复,却乐此不疲。年轻的侍者微微疲倦,便也绕着大殿舒展筋骨。瞅准侍者离开的间隙,长老快步走进法堂,抓起供奉的柑橘,双手一撕,刹那间橘瓣入口,橘皮迅速地跌入垃圾桶。这里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过,清晨的阳光静静绽放,长老依然绕香。年轻的侍者过来,一眼看到垃圾桶里的橘皮,一切释然:“老和尚,是不是又偷吃了橘子啊?”长老冲着侍者嘿嘿一笑,倔强地不作任何回答;那一刻微风徐徐,清晨的阳光在他鼻尖跳动,那双智慧的眼睛早已眯成了一条窄缝,仿佛在告白着什么。侍者心疼老和尚,害怕生果吃坏了肠胃,影响健康,赶紧带着他去用早餐。本焕长老像犯了错的孩子,在侍者的搀扶下顺从而飞快地走向斋堂。

百岁有五的本焕长老是弘法寺的至宝,所有的常住和居士,都像至亲一样呵护他。他智慧而慈悲,亦充满着无邪的天真,逢人喜欢竖起食指,慢条斯理但声音洪亮地说,“我还是一个五岁的小和尚”!

终生践行普贤菩萨大愿

本焕长老作为虚云和尚的弟子,忠实地承接老和尚之宗风,将中华佛教禅宗临济一宗的门庭发扬光大,为佛教事业在当代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他还能清晰地向记者叙述30多年前的尘烟往事。那时候春风咋绿,改革开放新潮萌动,刚刚从监狱走出的本焕长老就迫不及待地重披袈裟。他时刻不忘大乘佛教弘法利生的教谆,持普贤菩萨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四海行化。“黄金珠玉不足贵,唯有袈裟批肩难”,那时候佛教事业百废待兴,寺院佛堂满目疮痍,“庙宇惨澹,佛子匮乏,法事不举”,重整佛教举步惟艰!本焕长老深知寺院对佛教发展的至关重要,为复兴丛林,他四处奔波,广结善缘,不辞劳苦。他坚定地延续虚云开山建庙、恢复祖庭的传统,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十余所禅宗道场。1980年本焕长老以73岁高龄开始重建丹霞山别传寺,接着恢复六祖祖庭光孝寺,让岭南名刹再放光明。其后,不遗余力重建或复建湖北黄梅县四祖寺、深圳弘法寺、南雄莲开净寺、南雄大雄禅寺、武汉新洲报恩寺、山东海阳成道禅寺、江西百丈寺、五台山光明寺等。众多寺院落成,使内地临济一宗绽放异彩。宗门复兴,中华佛教亦与时俱进,本焕长老之愿力功不可没!

成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大殿之前,和蔼的本焕长老正襟危坐,庄严开示:成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真正的不容易。重要的是自己要首先开悟,睁开了眼睛而且还要在正确的路上好好地走下去。走下去做什么?走下去成就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但是,如何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呢?佛家讲自度度人,就必须自己福德智慧具足,自身明心见性、涤净尘埃。怎样才能福慧具足?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福德是培来的,所以说要修慧培福!当我们福不足、慧不满的时候,要想成佛,我们就要必须经过无量阿僧只劫去成就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培自己福,修自己慧。所以我们今天都是身在因地中,走在因地中,要好好用功,好好修行,利乐有情,培福修慧。

那在成佛以前呢?就一定要去学。而学佛、念佛,最紧要的是信、愿、行。我们今天,主要是要有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但是这个信要有正信,不要邪知邪见,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有了信以后,还要有愿力,你们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还要行,不行就不能到家。我们自己平时要下真实功夫,待到善根、福德具足,自然就会有佛菩萨化身成明眼人,来点化我们,让我们一闻即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严格尊重自己是续佛慧命的人,不是一般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人。所以要注意,一切时,一切处,要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吃一口饭,拜一拜佛,一根针,一根线,都是很严格、很认真的。

本焕长老用一生兢兢业业的“行”来证明自己续佛慧命的决心。他的大半生,苦行参研经、律、论教理教义,坐禅闭关、跪拜五台、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弘法利生、领众守戒,遵循百丈清规,续成禅门宗风,倡导人间佛教等等,都是他一路“行”来的印证。如今,虽已百岁有五高龄,仍然坚持朝晚诵读数遍自己当年刺血而成的血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令人敬仰。

101岁的本焕长老代表弘法寺向慈善会捐款100万元

未成佛道前先结人缘

佛陀慈悲,行愿大千,为了普渡众生、利乐有情、拔苦与乐,宁愿自己备受诸难。“诸恶莫作,众喜奉行”,本焕长老就是佛陀慈悲精神在虔诚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将佛陀利他无我之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2009年,百岁有三的本焕长老举笔发愿:此生行愿要坚持,决定今生到莲池。此生行愿认真学,今生决定见弥陀。

本焕长老不仅是出世的高僧,而且还是入世的菩萨。他常说自己是证出世的果,行入世的事。他一生都在弘化四方、慈悲济世、广结善缘。在接待信众和客人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常百姓,他都一样随合相处,平等对待。他常对信众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绩,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让佛教的理义深入社会,在群众中生根。如果不能与众生结缘,一切菩萨都无法成佛。他对弟子们说:从政的妙诀是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我们佛教弘扬佛法,也应有此契理契机的方便;因机教化,皆令得益,随分受用。

为恒顺众生、广结善缘,本焕长老勉励信众爱国爱教、尊纪守法、乐善好施,提高精神境界。而且长老知行合一,事事率先垂范。1998年洪灾时,长老正生病入院;获悉举国关注洪灾,马上告诉侍者,“国家逢此大灾,作为和尚我别无它力,要马上回弘法寺举办祈福法会,为受灾地区祈福”。冒着酷暑回到弘法寺,抱病主持法会,且带头捐款10万元。感于长老慈悲,粤港澳的弟子信众感到弘法寺,现场筹款70余万元送往灾区。2003年非典奇袭,九十六岁的本焕长老坐卧难安;于是从4月28日起,弘法寺颂大悲咒,一直连颂七天,并联合23省佛教人士,为国息灾祈福。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九天,百岁有二的本焕长老亲自主持祈悼法会,燃灯为遇难众生祈福,愿他们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后来的众多慈善活动,在本焕长老的指导下,弘法寺反应迅速、不遗余力,深得各界赞誉。

本焕长老在给一诚长老的信中写道,“我历来主张,对国家、对人民、对佛法有利的事情就做,要做就做得令人欢喜”。如今百岁有五的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主张,“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在人间佛教的法海慈航中,树立起一座永恒的灯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焕老和尚文章列表

祖师也有业障啊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上本能...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宽容、善良、淡泊、乐观——南京吉慧长老访谈录

本刊记者: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给我们慈悲开示。早在1...

【推荐】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

从顽劣凡夫骤然摇身成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师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值得我们...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问: 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

【佛教词典】灯头

即禅林中司掌灯烛之职称。禅苑清规卷四街坊水头炭头华...

【佛教词典】么么

为梵语 mama 之音译,意译为我所、我的。为梵文属格中...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

大安法师:一天念多少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的去除妄念...

因不忍而导致的惨剧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够安住你的心不动,人家把对...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

五台山唐代诚慧大师化毒龙传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