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星云大师  2016/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界曰普,智顺调善曰贤”。

华严宗祖师宗密大师另有三释:“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一般文殊、普贤常是并称的,文殊骑金毛狮子,普贤乘六牙白象;文殊表示智、慧、证三德,而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合为解行并重。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乃文殊菩萨开始,表示为从智慧而契入,最后向普贤问道,五十三参圆满,表示从行而证悟,故有所谓:“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即为定慧合一之义。

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做为修行法门,期能圆满佛果,吾辈学人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内容如下:

1 礼敬诸佛

是人格的尊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一切众生的人格,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2 称赞如来

是语言的布施。布施财物、公理、正义、佛法,都有难度,唯有语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修习赞叹法门,所以比弥勒菩萨提早成佛。可见赞叹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3 广修供养

是结缘的实践。在修学佛法中,供养父母、师长、三宝,有二种供养、三种供养、四种供养、十种供养,无论任何一种供养,都是最好结缘沟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极乐国土的大众,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见供养结缘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4 忏悔业障

是生活的反省。众生在日常生活里,身、口、意三业经常造下难以弥补的过失,因此,需藉著“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来清净身心。如佛世时,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最后也经由忏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忏悔非常重要。

5 随喜功德

是心意的净化。信者学佛要修学播种,以期将来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欢喜清净的发心,就是一点心意,也可以随手功德、随口功德、随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闻法心生欢喜,随喜布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得建造。可见心意净化之随喜功德的成果。

6 请转法轮

是真理的传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须常转法轮,利益众生。当初佛陀接受须达长者的邀请,到舍卫城说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扬五印度。

7 请佛住世

是圣贤的礼遇。请佛住世对人间非常重要,当初佛陀证悟的时候,因自觉所证悟的缘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进入涅槃。后因梵天王之劝请,佛陀悲愍众生,开始说法,示教利喜,众生才得见真理之光。

8 常随佛学

是智者的追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随众,由于经常跟随佛陀左右,所以速证圣果。可见追随智者,常随佛学的重要。

9 恒顺众生

是民意的重视。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贤菩萨、须达拏太子能领会佛意,重视大众的意见,不逆人意,皆是恒顺众生的精神表现。

10 普皆回向

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达到融和的境界,必须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转垢秽为清净,转恶世为善法,转邪见为正道,转生灭为寂灭。能到达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贤菩萨的大愿也就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以普贤的行愿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此则能究竟圆满大乘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

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

所有一切众生类,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彼...

成佛的十种广大行愿

如果要成就如来就是佛这样的功德之门,那你应该怎么做...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

开智慧的妙法--梦参长老的亲身经历

你要是能够天天诵持〈普贤行愿品〉,能开智慧!能消业...

如何供养才如法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 四恩总报 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

【佛教词典】不起法忍

(术语)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

【佛教词典】遮诠表诠

遮诠与表诠之并称。(一)通用于佛教各宗派。于华严宗,...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带业往生释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

【佛学漫画】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

每个人的终极归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维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欲修净土佛国者,当发大愿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第九修持门中...

玄琬和尚的故事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虚空眨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