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2014/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丘们开示:‘比丘当知,众生因饮食而得以生存。一旦没有饮食,就会体力不支,甚而形枯气竭。’

佛陀又开示:‘如果有人以饮食布施他人,将会获得五种福德,了达这个道理的智者,一定会乐于施食于人。这五种福报分别是:一、寿命延长;二、身相端严;三、气力增盛;四、快乐安隐;五、成就辩才。’

‘何以布施饮食会获得长寿的福报呢?因为一切众生都依靠食物而维持生命,如果不吃不喝,最多不超过七日,终将死亡。所以,布施食物给予他人,就如同帮助他人生存下来。如是善行,将生生世世于人间、天上,都能获得长寿的福报,命不中夭,健康无恼,且衣食无缺、财富无量。’

‘何以布施饮食会获得相貌端严的福报呢?因为众生会因饮食而气色红润、光泽,如果得不到食物,会因饥渴不适,面目槁枯憔悴。因此布施饮食的人,就如同助他人气色润泽。这样的善行也将令自己生生世世于天上、人间,都能获得仪表端正、容颜明丽的福报,人人见之欢喜,乃至恭敬作礼。’

‘何以布施饮食会获得气力增长的福报呢?因为一般人如果吃了食物,身体气力即可增盛,动作举止皆无留难。相反地,如果没有饮食的补给,将饱受饥渴热恼之苦,而气虚羸弱。所以布施食物给他人,就如同帮助他人获得健康与体力,自己也将因此善行,生生世世获得健康与充沛的体力,无论处在人间、天上,体力强健,行步自在。’

‘何以布施饮食会获得快乐安隐的福报呢?因为一般人在获得食物后,身体会因而安稳,而不致忧虑、困愁。如果无法取得食物,心中就忧愁苦恼,身体也不安稳,无论行住坐卧都无有依靠,不得安宁。所以布施食物的人,就如同帮助他人获得身心的安定,自己也将因此而世世安稳,心安体强,在人间、天上皆不逢灾难。所到之处,常遇贤师、良友,财富无数,不会短命早死或受到伤害。’

‘何以布施饮食会获得辩才无碍的福报呢?因为一般人获得食物后,气力充足旺盛,头脑清楚明白,思绪清晰敏捷,言语表达自然通达流利。若没有食物的补充,身体因此虚弱无力,思绪纷乱迟钝,语言表达也就无法通畅。所以布施食物给他人,就如同帮助他人增长智慧与辩才,自己也因此生生世世获得聪明才智,无论生在人间、天上,皆得口才便给、思辩通达,能令闻者欢喜信受,推崇敬仰。’

佛陀接着又开示:‘若以无上法布施一切众生者,既能获得这五种福报,所生之处更得见佛,听闻甚深妙法,修四无量心、四恩、六波罗蜜、三十七助道品,以法身现相,寿命无穷,相好分明,成就三十二相,具足十力,乃至究竟成佛。为令众生获得安乐,普济危厄,具无量智慧辩才,广说妙法,度脱十方一切众生。’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众、天龙鬼神、四众弟子,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典故摘自:《施食获五福报经》

省思:

修行学佛,欲了脱生死烦恼,乃至成就无上佛果,必须具足福慧资粮。布施供养,即是积集福慧资粮的首要行持。布施是一种付出,发心为了利益他人,令受施者因此得到利益。在布施的同时,既能放下内心的悭贪、执着,亦能藉此长养慈悲心、平等心、广大心。律云:‘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以利他的心布施,在付出的当下,心中自然清凉、法喜、快乐,这是修善积福的无上法门,也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萨行。

佛陀教示,修善积福之福田,以供养佛、法、僧三宝为最。三宝为众生的依怙,流布教法教导大众悟入正见,令众生得以转凡成圣、解脱生死。所以是布施、供养、修福的无上福田,如能清净供养,则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法缘,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在佛门中,于早、午斋前皆会合掌虔诚默念偈语:‘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施者、受者俱获五常——色、力、命、安、获无碍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如何才是广修供养呢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

【推荐】应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报造恶业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好的人品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历山德亚市的比尔先生喜得贵...

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

【佛教词典】报恩奉盆经

(经名)一卷,又名报缘功德经,失译。佛说盂兰盆经之...

【佛教词典】涅伽多

梵名 Nirghāta。意指大风之骚扰、地震、雷鸣、雷击。...

刺激消费不如鼓励耕读传家

现代的经济学家很多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凯恩斯说以消费...

刀口之蜜--人生的实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说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佛法修学,以智慧为先导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学去大庆接受由净界法师亲自传授...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秋季最佳的5种润肺止咳食物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

外境永远没有错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