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2015/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缕织成衣服,供养世尊。世尊开示大爱道说:‘拿去布施给僧众吧!’大爱道疑惑的问:‘世尊是我从襁褓时以母乳亲自养育长大,如今我亲手缝制此衣,是特意为了供奉佛陀而织的啊!当然希望如来接受此供养,为什么世尊却要我将衣布施僧众呢?’世尊回答:‘因为供养众僧的福报,广大无边。为了让姨母得大功德,所以我如是劝姨母。姨母如果依照我所说去做,就是已经供养了佛。’

于是大爱道手持金缕衣走向上座比丘,但是无人敢接受金缕衣的供养。后来走到弥勒菩萨菩萨座下,弥勒菩萨菩萨接受了衣的供养,随即穿着金缕衣进城乞食。弥勒菩萨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城里的人竞相瞻仰弥勒菩萨的相好庄严,却无人供养饮食。

这时候有一位穿珠师,见众人没有供养食物,走向前跪请弥勒菩萨到家中应供。弥勒菩萨应供结斋后,穿珠师搬了一个小座椅,敷坐于弥勒菩萨前,请求弥勒菩萨开示法要。弥勒菩萨有四辩才力,随即为穿珠师演说种种上妙法义。穿珠师听得法喜充满,期望把握难得的因缘,听闻更多的妙法。

先前有位大户长者,为了嫁女儿,雇请这位穿珠师为他们穿宝珠,预付了酬金十万。在穿珠师听弥勒菩萨开示时,准备嫁女儿的长者派人来取宝珠。专注听法的穿珠师,那肯中断呢!于是回应取宝珠的人:‘请稍待一会儿再来取。’对方不久又来取宝珠,乃至于来回三次都拿不到穿好的宝珠。大户长者一气之下,将宝珠与先前所付的酬金十万全数拿走。穿珠师的妻子很生气的对丈夫说:‘还有什么事情比只需用少许时间穿珠就能赚到酬金十万更好的事?你为什么要一直听这位道人说法而不去穿珠呢?’

丈夫听妻子数落之后,心生懊恼。在场的弥勒菩萨,知道穿珠师起了烦恼,就问他:‘你能否随我到寺院呢?’穿珠师回答:‘可以。’于是随着弥勒菩萨到达僧坊。

弥勒菩萨问上座:‘如果有人得到满十万斤黄金,能够比听人说法更欢喜吗?’憍陈如上座回答:‘假使有人得十万黄金,不如以一钵餐食施供持戒行者,何况又能以深切的信心听法片刻,更殊胜于前者百千万倍。’于是又再请问第二上座同样的问题,上座回答:‘如果有人得到满十万车的黄金,也不如以一钵餐食施供持戒行者,更何况是听法欢喜。’又再请问第三上座同样的问题,上座回答:‘若有人得到满十万屋舍的黄金,还不如供施持戒人一钵餐食,更何况又能听闻妙法?’又问第四上座,上座答言:‘若人得到十万国那么多的黄金,亦不如施持戒人一钵之食,何况又再听法开示,比得到黄金殊胜百千万倍。’

同样的问题继续请问上座,直到问到阿那律上座时,阿那律说:‘有人得到满四天下那么多的黄金,还不如施持戒人一钵之食,何况又再听到妙法?’弥勒菩萨说:‘尊者啊!您说供施持戒比丘一钵之食,能胜过得到满四天下那么多的黄金,为什么如此呢?’

阿那律尊者答言:‘我以自身作证明,回忆过去往昔九十亿劫,我曾在遭逢饥馑之荒时,以粗糠之粺供养乞空钵之辟支佛,不仅现世获无量黄金,命终更生第二天为帝释天王,之后又下生人中为转轮圣王,历经天王、人王,九十一劫,不曾断绝。现今最后一生则投生于释迦族;初生之日,方圆四十里内所伏藏的珍宝皆自然涌出,长大之后亦随心满愿。

如果以四天下黄金,换取为乳,尚不足一劫,那能与九十一劫的生生世世都在快乐当中相比拟呢!我现今能得此自然饮食,也是由于过去生曾施供一钵之食,方能于今世得此果报。上至诸佛,下至梵天,以清净无所求之心持戒者,皆名持戒。’穿珠师听闻阿那律尊者的一番开示后,心开意解,生大欢喜心。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四(五○)》

省思:

释迦牟尼佛藉由大爱道比丘尼供衣的因缘,告诉我们以平等心、恭敬心供僧的福报。

经云:‘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己亦然。’又云:‘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阿那律尊者以无所求之心,供养辟支佛一钵之食,而得人王、天王之福,最后成道证果。可知以清净恭敬之心供养三宝,不仅得福无量,更种下生生世世值遇正法、闻法解脱的正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

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

如何免费得福报?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

焦芽败种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凶恶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

【佛教词典】法持

(635~702)唐代僧。为牛头宗第四世祖师。又称金陵法...

【佛教词典】正见因缘

【正见因缘】 p0504 瑜伽六十二卷十页云:正见因缘,当...

星云大师: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

一九四九年,我初到台湾,当时海峡两岸战云密布,人心...

依因性来显现功德

我们现在讲这个净土缘起门呢,今天的内容讲到这个依因...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

梵行王的宝马

在佛陀时代,一天,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

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发财,那是他祖上积...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