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调伏心念如牧牛

2015/06/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每日以上好鲜乳来供佛斋僧。因此下令敕集诸牧牛人,在夏坐安居九十日中,将放牧的牛群,全都聚集到佛陀僧团精舍附近,以便于日日供养最新鲜的牛奶。

当时有一千个婆罗门,因为贪着牛乳,常与牧牛人行止共相随逐。牧牛人每天听婆罗门讽诵韦陀上典,对这些婆罗门都非常熟悉。知道有的婆罗门但有空名,而实无所知,有的婆罗门很会持咒,却不解韦陀经典真义,有的则是通达许多韦陀典籍,可是不通咒术。牧牛人仅管熟知婆罗门经典,可是却从未曾听闻过佛法。

僧团九旬安居结束后,波斯匿王传命教敕所有牧牛人:“从今天开始,已经不再需要天天以牛乳来供养佛及比丘僧众。你们可以随意而去,逐水草放牧牛群。”并同时告敕牧人:“你们要离开此处时,记得先到佛前告假,顶礼辞别,如果世尊有所开导教诲,你们要一心谛听。”

这些牧牛人领受王命,便一起出发,向祇陀林世尊居止处行去,心中各自想着:“听说佛陀是一切智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们身为牧人,又怎么能够有智慧去分辨呢?”

这时世尊宴坐林间,身边有诸多的比丘围绕。遥知诸牧牛人向林中行来,并且也观察到他们出家得度因缘将成熟,于是从身中毛孔,放出种种光明。光明照曜林野之间,如同以火融金,遍现金色光辉,又好像将酥油投注到火中,火势便会更加光耀炽盛。

牧牛人见到祇陀林间光明遍照,每颗树都闪耀着异常庄严的金色光采,不禁生起希有难见之想,视之无厌,以大欢喜心彼此讨论:“这林间光明炽盛,金光流注,犹如瞻卜花,开满林中一切处,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光,光又从哪里来呢?”

牧人们不禁说起偈子赞叹:

  “斯林甚严丽,光色忽改常,

   将非天宝林,移植于此中?

   晖赫如金楼,亦如天帝幢,

   其明过电光,炽炎逾酥火,

   或日月天子,降游此林间?”

牧牛人说完偈后,行入祇陀林至世尊所,见到佛周匝圆光如百千日,光明胜过日月,三十二种大人之相,炳然明了,无不涌跃欢喜,心中顿知佛乃世间希有,难遭难遇,说偈赞叹曰:

  “善哉甚稀有,释种王子身,

   端严极辉妙,威光大炽盛,

   湛然无畏惧,安详寂淡泊,

   睹之生欣悦,身心皆快乐,

   是释种中日,名实称色像。

   世间皆传说,无不称佛者。

   善称于种智,真实不虚妄。

   相好光赫奕,炳然而显现。

   犹如于众宝,罗列自严饰。

   圆光满一寻,犹如真金山,

   能夺众人目,乐观不舍离,

   常为众所爱,咸言是佛陀。

   如人大叫唤,口唱如是言,

   一切种智者,今在此身中。

   世间出种智,必在于此中,

   何有智慧人,不辨此事实?

   知此妙身器,体是一切智,

   真实能堪受,无量功德聚。

   功巧及画素,未曾见是像,

   终更不生疑,言非一切智,

   有此妙形容,功德必满足,

   当须决定解,不应生疑惑。”

说偈后,牧人们心中深信,佛必是一切智人,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我们如果能信受佛的教导,必然能获大利益,但,我们只是一般的牧牛之人,哪里有智慧能够了解佛所说的道理呢?

于是牧人们互相讨论:“我们对牧牛的事情很熟悉,佛陀生在王宫之中,虽然一切技术智能无不学习,但是应该不会晓得如何牧牛。如果我们请问牧牛之法,佛陀应该不清楚。”于是牧人们便说起偈子:

  “韦陀与射术,医方及祠祀,

   天文并声论,文笔根本论。

   立天祀之论,诸论之因本,

   辞辩巧言论,善学淫泆论。

   求觅财利论,清净种姓论,

   一切万物论,十种名字论。

   算数计校论,围棋博弈论,

   原本书学论,音乐倡伎论。

   吹贝歌法论,舞法笑法论,

   欺弄及庠序,举动花鬘论。

   如是等诸论,悉皆善通达。

   按摩除疲劳,善别摩尼价,

   善别衣帛法,彩色及蜡印,

   机关与胡胶,射术计合离。

   又善知裁割,刻雕成众像,

   文章与书画,无不悉通达。

   又复善能知,和香作华鬘,

   善知占梦法,善知飞鸟音。

   善知相男女,善知象马法,

   又善知鼓音,及以击鼓法。

   善知斗战法,善知不斗战,

   调马弄槊法,善知跳踯法。

   善知奔走法,善知济度法,

   如是等诸法,无事不明练。”

接着牧人们便请问佛:“大德世尊,若牧牛时,要如何照顾牛群,才能令牛群安稳地增长?”佛颜色和悦,徐徐告之:“有十一种方法,如果能够依着这些方法照料,牛群就会得安稳,并且数量增长而不减损。”

“第一,要善知牛的气色,明白牛只的健康状况;第二,要善于观察牛的相貌,知道牛的性情;第三,要勤劳起早,适时的拂拭牛只,让牛群干净;第四,要能为生病的牛治疗疮疾;第五要懂得如何作烟,为牛群驱除虫蚊等;第六,要知道什么样的道路才适合牛群行走;第七,要知道如何引导牛群,让牛往来牧地之间欢欢喜喜;第八,遇有河流时要善知济度处,让牛群安稳无惧;第九,要知道何处是好牧地,使牛群得到饱足;第十,能够妥善地处理剩下的牛乳;第十一,要能善于处理牛只被偷盗之事。如果不能明白这些事,就不能说懂得牧牛之事;通达这些,才是善于牧牛的人。”

牧人们听完佛语,欢喜敬佩说道:“老一辈牧牛的人,尚且不知道这些牧牛之法,更何况是我们,哪里有本事能知道这十一项牧牛的方法呢?”

于是所有牧牛人,皆生信解心,随佛出家,出家后,佛为说比丘应学的十一法,令大众依此法门精进修道。

典故出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十一》(六一)

省思:

佛陀所示导的牧牛之法,亦是调伏心念之法门,如早起(勤习精进)、拂拭(时时觉照)、知大道法(善择正修行法)、知覆疮(对治烦恼习气)、知济度处(依止善知识)、知好放牧处(善择处所,如法修行)。亦如《佛遗教经》中说:“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善自调伏心者,亦是如此。

牧牛之人,少见无闻,终日但知放牛牧牛,见佛相好尚且能顿发善心,欢喜出家修行;吾人有幸得以听闻到佛法,更当把握有限生命,发起胜心,求无上道,才不致浪掷光阴,空过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心灵敲响木鱼

暑期中,一群小学生参观了一所闻名中外的千年古寺。在...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七个皇帝的国师--澄观法师

澄观法师(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知道与不知道

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学漫画】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缘起性空·从一支笔说起...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不要盲信奇异的现象

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

【佛教词典】赤裸裸

(杂语)放下万事天真独朗之貌。...

【佛教词典】一向记

梵语 ekāj?a-vyākarana。四种记答之一。即以肯定之言...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念佛法门,他力易行,横超生死

凭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判为难行道。念佛法...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会怎样?

一问: 兵荒马乱的时候,幸亏老天的保佑,我们侥幸逃过...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佛学漫画】生死

许多人忌讳死亡,仿佛死亡只与他人有关,而与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