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2017/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辩才高超名闻天下。其中一位姓拘栗,名叫优婆室沙,他的母亲名舍利,世人称他为舍利弗(即舍利之子);另一位姓目犍连,名目犍罗夜那,两人的智慧广受国人景仰,并且各有一百位弟子追随。他们交谊深厚互敬互重,共同立下誓言,未来谁先听闻妙法,一定要彼此相告,同得法益。

某日,马胜比丘入村乞食,威仪端严、举止安详,路人见到他无不心生恭敬,当时舍利弗也在路上,不自觉也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望着威仪庠序的马胜比丘。心生欢喜的舍利弗马上前去询问:“这位贤者,您看起来六根收摄,威仪寂静,想请问您,您的尊师是谁?平日都传授什么法门?”马胜比丘安详地回答:“我的尊师曾是释迦王族,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证得一切种智,具足相好及神通智慧,是一切人天的导师。我初出家学道尚浅,无法为您宣说如来广大妙法,但可为您略说佛陀常教导弟子的偈语:‘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一听此偈,舍利弗当下心开意解,即得法眼净,身心泰然法喜充满,赞叹道:“一切众生皆因我执,不断轮回生死。若能破除‘我’,则于‘我所’亦能出离。譬如日光照破黑暗,无我之想就像日光,能破众生我见暗障。我过去所学都不是正见,唯有现在听闻的,才是真实之道啊!”

舍利弗恭敬顶礼马胜比丘后,便去找目犍连,目犍连见到舍利弗身心收摄与平时不同,好奇地问:“您神貌愉悦,行仪不同以往,想必已听闻甘露妙法,请贤者布施所见所闻。”于是,舍利弗便述说巧遇马胜比丘的经过,求法若渴的目犍连,在听到舍利弗复述佛陀开示的偈语:“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马上心净离垢,当下亦证得法眼净。

舍利弗与目犍连蒙受甘露法益,决定一起求佛出家。两人向他们的弟子宣告:“我已在佛法中得益,坚信唯有此法是真实的出世之道,决定要随佛出家,你们是否也都愿意跟随呢?”弟子们皆回答:“我们所学,都是承蒙老师您的传授,我们当然愿意跟随老师一同出家。”于是两人便带领着二百位弟子前往竹林精舍。一进门,看到如来相好庄严,诸多比丘们恭敬围绕如众星拥月,大众莫不欢喜踊跃。而世尊遥见舍利弗及目犍连前来,便向所有比丘预言:“现在前来的这两位贤者,一位名为舍利弗,另一位名为目犍连。他们将成为佛门中的上首弟子,在我的众多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目犍连则是神通第一的弟子。”

二人虔敬地来到佛前,顶礼佛足后说道:“因为听闻佛陀的教法,让我们心净离尘而见道,恳请如来慈愍度化我们出家修行。”世尊慈颜说道:“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着!”顿时间,舍利弗与目犍连,已成为庄严沙门。二百位弟子见到两位师父已成比丘,于是一齐长跪向佛求言:“我们也想出家,唯愿世尊慈悲允受。”世尊即便唤言:“善来比丘!”当下,二百人也同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沙门。世尊又为舍利弗及目犍连广说四圣谛法,二人即得阿罗汉果。又为其弟子广说四谛法门,二百弟子善根现前,最初先证得法眼净,最后亦证得阿罗汉果。

当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率领两百人归依佛门后,僧团便具足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常随着佛陀在摩竭陀国及各地弘化度众生。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五》

省思:

威仪乃无言的身教!初入佛门的马胜比丘,尚未开口说法,仅庄严的威仪便引领舍利弗入佛法甘露之门。《佛说四十二章经》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佛法不论大乘与小乘、顿与渐,若能落实即是往超凡入圣之路前行。因此不须好高骛远,只须一步一脚印的老实修行,不仅自己的道业能有所成就,更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

我们把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简单地说明一下。 第一种,是...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略说四种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进行以一些介绍,然后再谈用...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功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五百商人入海采宝

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商主带领五百位商人...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

世间的怨恨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这是...

龙女成佛

昔日,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涌...

【佛教词典】校量数珠功德经

(经名)有二: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

【佛教词典】抽解

抽身解衣之意。又作抽脱。即自列众中抽身而出,脱卸袈...

让愿力强过业力

神通力虽不敌业力,可是业力不敌愿力,往生极乐的念佛...

佛陀的大孝

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

顺境与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

有一座寺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因为有求必应,四乡...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

我们今天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

越施越富,这已经是佛门的常识了

一部大藏经中,到处阐明着因果律,不仅在三界六道中都...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