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2011/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他于树下禅修静坐,思惟佛法义理。比丘领受佛陀的教诲后,遂前往离精舍有百里之远的深山中精进用功。

就这样,比丘独坐树下修道三年,因不见任何成就,不禁起了怀疑与退悔:‘我舍弃了家宅、妻儿,不就是想要成道吗?但三年了,看来是毫无所成,再这样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倒不如回家和妻儿团圆,再享天伦之乐。’想毕,便准备下山回家。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得知此人应可得道,只因一时愚昧而想放弃解脱之路。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寻常沙门,并以神足通来到比丘修行的山中。果然,一到该地,只见比丘行色匆匆地往山下走,沙门即向前问道:‘对不起,我恰巧从这路过,见您所来方向,请问您可是从山中而来?这边刚好有一平坦草地,不如我们坐着休息一下,也可藉此因缘向您请法。’

比丘点头答应,两人坐下之后,比丘感叹道:‘不瞒您说,三年前我一心求道,舍离了家宅、妻儿,来到这深山修行,但几年过去却一事无成。所以我想与其在这吃苦、浪费生命,倒不如趁早回家与妻儿重温天伦之乐,然后再做打算!’两人在谈话之际,发现有一只老猕猴竟然离开树林,在平地生活。沙门问比丘:‘这老猕猴真是奇特,为何会出现在这儿呢?这附近并无大树可供它栖止、休息,为何它乐意这样做呢?’比丘回答:‘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这只猕猴了,根据我在山中的观察,它选择在这儿生活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妻子眷属众多,就算日夜辛苦奔波,所得饮食仍不得饱足众口。第二、为求饮食,每天都要上下攀爬树木,不仅脚底容易磨破受伤,也难有片刻空闲。所以老猕猴选择离群索居,住在这个地方。’

两人才刚讲完这番话,却发现老猕猴竟然又爬回林中的树上。沙门问:‘你看到了吗?这只老猕猴又回到树上,和同伴一起生活了。’比丘回答:‘这只老猕猴实在太愚痴了!既然能远离喧嚣,又不用再为三餐奔波劳苦,为何还要舍弃这样自在的生活,回去自找烦恼呢?’沙门听了比丘的话,便说:‘其实您与这只老猕猴又有何差别?当初您也是因为两个原因而舍家修行:一是妻子、家庭犹如牢狱一般,令人不得自由;二是儿子眷属如同枷锁,为其奔波,难有喘息之时。所以您出家求道,就是为了了断生死轮回之苦,但今日您却想要舍道归家,犹如将枷锁再套回身上,走入牢狱之中。所以贪恋不舍的情执,将会带您走向地狱之路。’沙门说毕,即还现佛陀丈六金身,光明普照,大地震动,飞鸟走兽皆循光来到佛前,忏悔过往的罪业。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如树根深固,虽截犹复生;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猕猴如离树,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井;思想猗淫欲,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爱结如葛藤;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源。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老死是用增。’

比丘见到佛陀的光明瑞相,又听到佛陀所说的偈语,不禁惭愧汗颜。于是,比丘恭敬地顶礼忏悔,不再起诸恶念、妄想,并且一心思惟佛陀教法,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诸天人众亦听闻佛陀说法欢喜不已,所以散花供佛,同声赞叹佛陀无量功德!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本为生死轮回之根,欲脱轮回之苦,当先断除情爱枷锁。倘若不能透得此门,则终日劳碌,难有成就,犹如水上落叶,随波逐流,一旦情浪翻至,又复沉没生死苦海。修行之人但舍情爱执着,将其转化为对无尽众生的菩萨悲心,于种种方便化导中,自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贫贱夫妻

医院收进一位女病人,四十来岁的样子,农村人,蛛网膜...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

只有福业相等的人才能成为夫妻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获得美好的伴侣...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问: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最重要的时光和最重要的人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佛学漫画】四十二章经

千古秘籍《四十二章经》...

【佛教词典】阿会亘修

(界名)ābhāsvara,天名。玄应音义三曰:阿会亘修天...

【佛教词典】下八地

(名数)谓三界九地中第八无所有处地已下也。...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

劣势也可以变为优势

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问: 我们经常说要彻底斩断娑婆想,与弥陀誓愿无间隔,...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

为妻之道与七种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经】中对玉耶女说了为妻之道: 1、不要...

怎样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

誓言敌不过诱惑

【随顺觉性,而能得入差别之位矣。如《楞严经》所云:...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女儿念佛后不可思议的起死回生感应

我有个女儿俗名陈云姗,今年二十八岁。在她八岁那年,...